前言:在中國,課堂AV技術從五六十年代開始興起,一直以來,教育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將錄音技術、電視技術引入教育,即所謂多媒體教學,使教育手段、教育方法走上現代化的軌道。七十年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把教育技術的發展推到新的高峰,先進的錄像錄音設備與技術、閉路電視系統,衛星電視教育、計算機輔助教學與設計等大量現代教育技術內容應用到教育領域,使教育發生了重大變革,成為現代教育技術興起的標志。
如今,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不管是中國教育還是美國K-12學校都在面臨相應的預算限制。盡管通常認為在今天的教學環境中
技術是關鍵性的,但對絕大數學校來說,作出正確的投資選擇,設計面向未來的課堂AV
技術也同樣顯得非常重要,同時需要解決兩個相互關聯的挑戰:規劃和資金。
內容導航:
日新月異的技術
制定出一個可靠規劃的關鍵是保持對最新的教育技術發展情況的了解。但技術的飛速進步使這一點非常富有挑戰性。因為沒有人希望投入了寶貴的資金買來的設備,在剛收到或者一開始使用的時候就已經過時了。雖然這個困境不僅學校會遇到,所有的企業——還有消費者——都在和這個問題進行斗爭。但學校的斗爭可能更激烈,因為其依賴于政府資金。學校不能指望一直有資金來更新過時的技術設備。所以一個包含了定期更替分析的規劃或更容易獲得政府資助。而值得慶幸的是,并不是所有的AV技術都以同樣的速度在進步。事實上,有些AV技術可以描述為“成熟”,甚至商品化。比如,如果一所學校剛剛安裝了一套音響系統,那么揚聲器可能在很多年內都不用更換。不過由于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在不斷進步,揚聲器系統使用的靈活性也不斷提高。

在過去的十年中,投影機和平板顯示技術已經接近成熟,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價格。在學校使用AV的初期,最合算的演示系統是一臺投影機和一個屏幕。如今,這種情況正在改變,因為平板顯示器的價格下跌了,尺寸增大了,而性能獲得了顯著的提高。現在部分教育市場正在遠離傳統的投影機、屏幕和互動白板,改用大尺寸LCD顯示器。有業內人士認為,盡管互動白板現在在學校中還是熱門技術,但可能并不會總是如此。最終,一切都會向觸摸式互動顯示屏發展。
教育的驅動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更是AV產業發展市場的重中之重,教育行業的多媒體應用越來越普及,2010年現代化教育的提出,特別是未來十年間國家將實現教育現代化作為一項重要的基本國策,在推動教育、教學手段現代化的同時也必將為信息化教學裝備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很多地方都投入很多資金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市場潛力巨大。在投影機領域甚至流傳著一句“得教育者得天下”的名言。因為根據教育部公布的統計數字,全國共有幼兒園12.91萬所,小學39.42萬所、普通中學7.90萬所,普通中等院校3,047所,高等教育學校1,778所,按每間教室配備一臺投影機計算,中國僅教育行業市場就將達1,100萬臺以上的市場容量。教育對整個AV產業發展的驅動力不言而喻。
對面向未來的學校AV技術來說,集中在特定技術或產品上可能是錯誤的做法。而花時間來檢查其教育法如何推動技術實現的教師和管理者,更加能夠獲得成功。因此雖然技術在不斷進步,但它不應該成為推動資金投入的原因。這也就意味著,與其說課堂AV技術是被可用產品的進步所推動的,不如說是因為教師們不斷想出新的途徑來對其進行創造性的、有效的使用推動的。也就是說,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規劃課堂技術實施的目標,不僅是要購買最好的視頻投影機、智能平板或計算機,也要設想如何以不同的設備匹配這些設備使用。不斷出現的新設備應該能夠和現有的設備共同使用,減少設備尤其是基礎設備的繁復更迭帶來的資金耗費。

因此,互用性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當學校在評估每一個新技術時,必須及時自問,在達成提高教學效果和成績的目標同時,它是如何與現有的技術一起工作的,能否提升現有技術。整個AV系統可以——或者應該——定期更換這種情況是非常罕見的。要想達到這一評估目標,真正的訣竅是為基礎設施注入靈活性。大體來說,設備并不能提供多少真正的靈活性。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肯定有一些設備是需要被更換的。基礎設施多半是便宜的。并且,它可以作為整體建筑工程預算的一部分來計算,而不是技術設備預算。使用靈活的基礎設施——并不限制運行的信號和終端類型——在資金到位以后,新技術可以更容易地增加進來。
由此可見,可以輕松容納新興技術和未來技術的靈活的學習空間,可以幫助學校不用在即將過時的設備上花費太多就可以“面向未來”,也不用因為限制成本而犧牲今后的性能。預計了未來發展方向,同時留出了變化空間的智能化設計的基礎設施,可以不斷優化學校設施的成本效益。除此之外,業內人士認為,以硬件為中心的AV系統基礎設施限制了未來的改進或升級。基于軟件的系統基礎設施可以提供更多的選擇。多年來,學校在教室里配置AV技術,主要是方便了課堂上的演示。這些教室里都用了專門的硬件基礎設施和技術,這些都需要用戶定制設計和高度專業化的整合能力。這樣做的問題是改動或升級既昂貴又費時。
另一方面,基于軟件的基礎設施可以使人們考慮安排更廣泛的學習空間,可以接受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新興技術。再者,這一代的學生重視技術在分享想法和信息中的作用,即便是在學校外。據報告稱,上網的青少年中大部分都使用社交媒體。充分利用這一事實——以及其他已經被孩子們采用的技術發展趨勢——對未來的學習技術來說是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