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死磕硬件的畫質有用嗎?當然有用。流媒體視頻的圖像處理質量,除帶寬之外,與電視機本身的圖像解碼技術和顯示能力有直接關系。我們的戰略很清晰,就是不斷掌控核心技術,不斷擁有高端產品自我定義的核心能力,不斷擠占全球彩電版圖的核心位置。海信的愿景是成為全球顯示技術、產品的領先者,不僅要做好家用電視產品,還要將海信的顯示終端產品拓展到醫療顯示等更廣闊的專業應用領域。”海信集團總裁劉洪新在12月9號激光影院電視新品發布會上回答了業界對海信的堅持做ULED、激光電視、畫質芯片等創新顯示產品的疑問。
近年來,互聯網+讓硬件廠商、內容商、網絡運營和平臺商爭相加入彩電行業,2013年有4家互聯網品牌、今年又有6-7家視頻內容運營商進軍彩電領域。在業界大打互聯網輿論戰的背景下,海信毅然扛起顯示技術的大旗。
早在2005年,海信就研發出中國第一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化數字視頻處理芯片--“信芯”,讓7000萬中國彩電從此有了“中國芯”。2007年,海信率先建成了中國彩電行業第一條液晶模組生產線,拓展了技術創新和成本掌控的空間,化解了彩電企業被邊緣化的風險,開創了“中國模式”,帶動了電視行業產業模式的大變革,并使得整個行業和全球消費者大大受益。 2014年,海信通過自主研發的背光多分區動態控制、峰值亮度控制和背光掃描控制技術,實現了液晶電視高動態范圍、高色域、高清晰度、高運動流暢度顯示,成功推出了ULED電視,把液晶電視顯示畫質效果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 并超越了OLED顯示效果。半個月前的11月25日,海信發布了研制完成的中國首款畫質芯片及電視產品,這標志著海信作為唯一一家中國企業由此全面進入高端電視產品領先陣營[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