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影熱線:400-6789-360  設為首頁 | 刊物 | 投稿 | 視聽號 | 投影通下載 [ 會員登錄| 免費注冊 ]

              建構與前行:新時代廣東美術館的發展之路

              中國投影網投影機資訊  廣東美術館  2024-9-30 17:38:29  編輯:巧樂滋  [ ]
              廣東美術館自1997年11月28日開館以來,至今已走過20余載。在歷代美術館人的共同努力下,廣東美術館于2011年被評為首批國家重點美術館。作為國家改革開放前沿的重要藝術機構及廣東美術形象,同時也是弘揚嶺南文化的重要窗口,廣東美術館始終堅守“傳承廣東美術基因、探索珠三角藝術生態發展、促進國際藝術交流、提升觀眾藝術素養”的文化使命。2019年12月,位于廣州市荔灣區白鵝潭畔三江交匯處的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奠基,并于2024年4月正式啟用。在新館開放之際,廣東美術館特別策劃推出“新時代·新跨越——廣東美術館新館系列大展”,全面展示近現代中國美術及廣東美術的輝煌歷程,為公眾獻上高品質的藝術盛宴。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的落成開館為廣東美術館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和機遇,廣東美術館從此囊括白鵝潭和二沙島兩大館區,形成“一館兩區,錯位發展”的新格局。白鵝潭館區聚焦于中國當代藝術和國際當代藝術發展生態研究,探索國際藝術交流合作,努力建成展現嶺南文化“雙創”成果、推進人文灣區建設、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性當代美術場館。二沙島館區重點對20世紀以來近現代廣東美術進行研究,是有近30年歷史的反映改革開放時代變遷的珍貴歷史建筑和構建廣東近現代美術史研究的重要基地。同時,該館區注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及華南地區藝術品保護和修復工作,為廣東美術、文博事業發展注入新動能、激發新活力。

              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
               
              策劃高質量品牌展覽
              從近現代美術研究到當代藝術呈現
              廣東美術館堅持尊重歷史的原則,以專業的史學研究態度,持續關注、梳理中國近現代美術研究狀態,將廣東美術放在整個中國近現代及當代背景中進行梳理和總結,在更加寬廣的維度展開對20世紀整個中國美術狀態的關注和研究。多年來,廣東美術館以“中國近現代美術研究、海外華人美術研究以及當代藝術研究”作為學術研究和策展的方向,圍繞立足本土、關注國內、加強國際交流的思路,強調“沿海性”與“當代性”。 

              “新時代·新跨越——廣東美術館新館系列大展”現場
              廣東美術館開館系列大展包括“覺醒時代——20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的傳承與演變”“激情歲月——新中國美術的轉型與建構”“潮起珠江”“新時代賦”“未來的觸感——沉浸式數字藝術大展”“城市鏈:風起南方的藝術實驗大展”“未來花園——當代公共藝術展”,以及“凝固的詩篇——博爾蓋塞美術館藏文藝復興至巴洛克時期杰作展”八大展覽,共展出海內外700余位藝術家的900余件作品,主題多元、內容豐富、規模宏大。前7個展覽以廣東美術館近30年的收藏為基礎,并借入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單位和藝術機構的館藏經典,展示中國美術特別是廣東美術不同歷史時期的經典之作。其中既有齊白石、林風眠、吳昌碩、黃賓虹、高奇峰、高劍父、陳樹人、潘天壽、傅抱石、李可染、關山月、黎雄才等一批近現代中國畫壇大師的精品佳作,也匯集了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廣東改革開放實踐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廣東省新時代主題美術創作工程等表現新時代社會風貌的優秀作品,還打造了沉浸式數字展、當代藝術實驗展等,用豐富多樣的藝術形態帶給觀眾不同的審美體驗。特別引進的“凝固的詩篇——博爾蓋塞美術館藏文藝復興至巴洛克時期杰作展”將展出拉斐爾、魯本斯、提香等意大利以及北方地區16、17世紀的藝術大師的55件真跡作品,展現廣東美術自覺擁抱世界經典的自信與能力。
              廣東美術館以“中國近現代美術特別是廣東和沿海近現代美術,國際美術及當代藝術”作為主要的學術研究方向,以立足本土、關注國內、加強國際交流為出發點,堅持自覺自主、開放多元的學術態度,探索多樣化的策展機制。近10年來,在眾多學術力量的支持下,廣東美術館在不斷變化的全球語境中,創新豐富展覽模式與學術主張,通過品牌展覽與多元形式的展覽,配合青年藝術家和策展人的相關扶持項目,包括廣東美術館學術提名展、7號空間青年藝術家學術提名展、M4學術提名展等一系列多層次的學術品牌,以開放性和多元化的方式推動國內藝術生態的構建與發展。
              在本土文化藝術研究和策展方面,廣東美術館不斷探索當代語境中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出一系列近現代美術研究展,以歷史脈絡梳理、專題研究等方式講述廣東近現代美術發展的故事,重新審視其成就與價值意義。我們還不斷完善近現代美術名家個案研究系列,推出了王肇民、廖冰兄、潘鶴、關良、胡根天、湯小銘、林豐俗、林墉等一系列研究展,將曾經為廣東近現代乃至中國近現代美術作出貢獻的藝術家進行全方位的專題研究,將豐碩的藝術成果呈現給公眾,講述生動的藝術故事。
              在當代藝術領域,廣東美術館是國內最早創辦“三年展”展覽機制的美術館之一。近年來,廣東美術館鞏固和提升“廣州三年展”的品牌地位與國際影響,打磨并深化“廣州影像三年展”在業界的權威性和輻射力,發起創立“廣州設計三年展”“GDMoA年度藝術家學術提名展”等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品牌項目,從文化地標的打造到學術品牌的構建,廣東美術館通過全方位的實踐,為公眾提供高品質文化供給和高效能文化服務。
              建立健全典藏體系
              薈萃時代精品
              廣東美術館始終圍繞立足本土、關注國內、加強國際交流的思路,有計劃、按階段、分專題有序展開收藏工作,逐步建立了較為完善而系統的收藏體系。廣東美術館堅持以藏品服務社會的理念,通過展覽策劃、公教活動和傳播推廣等手段,吸引了許多藝術家及其家屬和社會熱心人士將優秀作品慷慨捐贈;廣東美術館推出的一系列館藏作品展,多次入選了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優秀項目和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資助項目。
              近年來,廣東美術館根據自身學術定位,將收藏和研究重點放在廣東美術、中國近現代美術、中國當代美術、海外華人美術和國際美術等幾個方面,在中國近現代美術的收藏上已經形成一條清晰的思路,為建立和完善“20世紀中國美術陳列”和“20世紀中國美術史”的研究,積累了珍貴且詳盡的藝術作品和研究資料。
              在廣大藝術家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廣東美術館已擁有包括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陶藝、水彩、粉彩、綜合媒材、影像、漆畫、漫畫、插畫、連環畫、素描、年畫、宣傳畫、裝幀設計、剪紙、書法等相對完整的收藏體系,藏品總數達到4萬余件。在藝術博物館的辦館理念從“以藏品為中心”向“以觀眾為中心”轉變的國際趨勢下,廣東美術館在對藏品進行征集、保護、研究的基礎之上,深入思考如何對藏品進行活化,充分發揮藏品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近年來,廣東美術館通過展覽、出版、交流、數字化分享、惠民文創、公教活動等方式進行了一系列藏品活化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使學者獲得一手研究資料的同時,也讓公眾能夠在展廳看到特定時期最鮮活的藝術作品,并從呈現的藏品中感受到當時的時代精神。 

              “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現場
              近10年來,廣東美術館充分活化利用館藏資源,自主策劃推出“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2017年)、“時代風華——20世紀中國名家美術精品展”(2018年)、“圖繪新中國——廣東國畫的改造與轉型(1949—1978)”(2019年)、“鄉土人間——1949年以來鄉村題材美術作品研究展”(2022年)等眾多優秀的館藏研究展覽項目,多次獲得文化和旅游部“全國美術館優秀展覽項目”“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優秀展覽獎”等獎項,讓學界和公眾都能從中窺見中國近現代美術發展的基本樣貌和演變軌跡。
              廣東美術館堅持做好藏品的歸納、整理和宣傳,對藏品進行分期整理出版,現已先后出版五期《廣東美術館藏品圖錄》及《廣東美術館藏品大系1997—2023》,將所有藏品和相關資料詳細記錄下來,便于研究、展覽以及教育推廣,也方便了與其他文化機構和社會各界之間的交流。
              基于自身的收藏和學術方向,我們還先后成立了廣東近現代美術研究中心、廣東當代藝術研究機構、美術文獻研究中心以及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藝術品保護與修復中心等研究機構,在多元的學術氛圍中確立起具有影響力的學術主張,見證并推動了廣東美術和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
              策劃豐富公共教育活動
              藝術使生活更完美 

              “交融的激流——廣州影像三年展2021”導覽活動現場
              廣東美術館自建館以來在兒童美育、公共教育方面積極探索。近年來,廣東美術館立足本館藝術資源,面向社會公眾策劃組織公益活動,在多次大型展覽的公共教育實踐中,搭建了具有廣東美術館特色的公共教育框架體系。廣東美術館始終以“人”為中心,用層次豐富的公共教育活動與公眾建立起緊密的聯系,逐步完善了包括觀眾研究與活動評估、導覽、講座、工作坊、美術館課堂、墻外美術館、主題活動、教育互動空間、教育材料、教育云空間、文化志愿服務以及探索觀眾介入藝術新形式的“藝術互動實驗室”等活動主題和類型的美術館公共教育活動體系。經過長期積累和持續開展,廣東美術館擁有了多個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公共教育品牌項目,如“我心中的美術館”“通過藝術看自己”“藝術體驗工作坊”“美術館課堂:感受原作的溫度”“藝術療愈,病房花開:兒童腫瘤病房公共教育項目”“視覺/非視覺:盲童藝術體驗系列活動”“一起看展覽·專家導覽系列活動”等。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廣東美術館大力發展文化志愿服務,成立了廣東美術館志愿者團隊,建立了完善的志愿者管理制度,招募和培育社會各界熱心人士投身公共文化服務,擴大了美術館公共教育的覆蓋面,有效提升了美術館公共教育的品質。
              廣東美術館在豐富高品質文化供給的同時,為公眾提供高效能文化服務,打造了可持續發展的大型公益品牌“藝術進萬家”和“美育鄉村支教”“美術館來了”等項目,努力探索藝術與社會的多維度連接。在積極落實“文化惠民”政策中,增強館際交流,讓藝術融入生活,為社會帶來更多的藝術文化體驗和創新服務。歷經20余年,廣東美術館通過切實的教育實踐和國際化的視野,形成了以公眾美育為核心、宏觀與微觀結合、可持續發展的公共教育體系,致力于用藝術資源促進人民群眾審美水平及生活質量的提升,實現嶺南文化、大灣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推動藝術品保護和修復工作
              重視美之傳承
              廣東美術館是國內較早推動藝術品保護和修復的美術館之一。2019年,廣東美術館專門設立藝術修復部,進一步提升藏品保護和修復的規格、力度。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積累,藝術修復部擁有一批基礎檢測與修復設備,設有中國畫裝裱修復室、油畫修復室、古籍文獻修復室、陶瓷器物修復室、科學儀器實驗室和作品修復拍攝室,可以開展中國書畫、油畫、古籍文獻、陶瓷器物4類藝術品的修復,成功修復過李鐵夫、馮鋼百、關山月、司徒喬、湯小銘等一批畫家的重要作品,在藝術品保護與修復技術實踐、實驗室運作及管理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在國內美術館中處于領先水平。

              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藝術品保護和修復中心成立儀式現場
              為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及華南地區藝術品保護和修復工作,今年7月,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藝術品保護與修復中心依托廣東美術館正式成立。中心對標國內乃至國際一流水平,打造華南及大灣區藝術品修復和保護工作的高端平臺。中心的成立必將有力推動國際國內特別是大灣區各有關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文博單位的聯動互通,推動華南地區藝術品預防性保護和修復技術的提升、修復人才隊伍的建設、修復領域國際合作交流,以及公眾對藝術品修復的認識和重視,為廣東美術、文博事業發展注入新動能、激發新活力,助力廣東省在文化強國建設中作出新的貢獻。
              加強文化交流
              關注全球藝術格局與生態
              廣東美術館致力于以多元方式加強國際文化交流,與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等多個國際藝術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逐漸形成開放的國際格局。
              近年來,“腳本——廣東美術館藏影像展”“之間·中國新水墨作品展”“我愛陽光與花朵——鄭爽作品展”等展覽分別在美國、墨西哥和俄羅斯展出,實現跨地域的藝術文化交流。同時,廣東美術館也積極舉辦包括畢加索、亨利·摩爾、達利、趙無極等在內的國際著名藝術家的作品展覽,舉辦“肖恩·斯庫利:抵抗與堅持”“林飛龍與詩人”以及“美即驚駭之始:瑪吉·漢布林的繪畫藝術,1960—”等外國藝術家的作品展覽。此外,廣東美術館歷來重視國際學術交流,先后舉辦“地點與模式:當代藝術策展研討會”“當代語境下的多位思考——2016策展人論壇”“廣州影像三年展2017學術研討會”“媒介化感知與創造性未來——第六屆廣州三年展國際論壇”“2019藏品收藏管理學術會議”等,這些學術活動構成廣東美術館學術定位和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美術館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學術基礎和經驗啟發。 

              “化作通變:第七屆廣州三年展”開幕式現場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美術館老專家老藝術家的回信中指出,“新征程上,希望中國美術館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人民至上辦館理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質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質服務上下功夫,努力打造新時代人民群眾欣賞美術佳作、提升文化素養的國家級乃至世界級藝術殿堂,為繁榮發展中國美術事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出更大貢獻。”這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我國美術館事業建設和發展的高度重視,為新時代美術館的長遠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廣東美術館將繼續按照廣東省委關于高品質文化供給工程的指示要求,努力打造高水平的文藝精品創作生產體系,建設覆蓋城鄉優質高效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未來,廣東美術館將一如既往地在高質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質服務上下功夫,加強研究收藏、藏品活化、文化惠民,貫徹落實好回信精神,努力將自身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地標,講好廣東藝術文化故事,塑造區域藝術發展新格局,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繁榮,勇擔新時代文化使命。



              免責聲明:本文圖文素材來源于廣東美術館,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若有任何疑問,請與本文作者或提供稿件商家聯系。如涉及到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資訊評論

              投影機
              投影機
              媒體矩陣 | 本站動態 | 關于TY360 | Global Projector | 投稿 | 意見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本站實名:中國投影網 | 投影機 | 投影機報價 國際域名:www.www.hepingjingyingonline.com 官方微博
              版權所有© 2004-2024 深圳市中投傳媒有限公司   粵ICP備05041759號
              郵箱:web@www.hepingjingyingonline.com 電話:0755-26391166(十二線) 傳真:0755-86024577
              在線客服: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視聽學院-商家論壇群:視聽學院-商家論壇
              亚洲国产人成精品| 国产精品福利网站导航|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麻豆| 国产成人精品大尺度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一级做a爰黑人又硬又粗免费看51社区国产精品视| 扒开粉嫩的小缝喷白浆下|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网站| 欧美精品区一级片免费播放|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亚洲精品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在线亚洲欧美中文精品| 国产产无码乱码精品久久鸭| 国产精品igao视频| 亚洲精品夜夜夜妓女网| 99热精品久久只有精品| 野狼第一精品社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地址99| 三级麻豆网站在线播放| 56prom精品视频在放免费| 977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国产精品|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专区|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国模私拍视频| 爽爽精品dvd蜜桃成熟时电影院| 国产精品福利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9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 成人亚洲日韩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二区国产综合野狼|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电影|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欧美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