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視的創新業務能否成為助力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強勁引擎,需要重點考慮其與公司原有的安防領域產品與服務的關系。比較理想的情況是:海康威視的安防產品和服務能夠成為創新業務的平臺,反過來,創新業務能夠進一步加強安防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優勢。
本刊特約作者 郭永清/文
2023年上半年,海康威視(002415.SZ)實現營業總收入375.7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0.8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3.3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31%。從最近10年的財務數據看,海康威視已經進入了低中速增長階段。公司的營業收入從2013年到2017年這一階段基本上30%以上同比增幅的高速增長,從2018年開始進入了20%以下的同比增幅,剔除2021年28.21%的同比增幅外,最近已經基本上是個位數的增長。同樣的,凈利潤從前期的20%以上高速增長,到后期的低速增長,甚至到最近兩年的負增長。可見,海康威視的發展,面臨著比較嚴峻的挑戰。
財務數據是企業經濟活動結果的反映。海康威視最近幾年的經濟活動面臨著什么不利變化呢?
根據公司2023年半年度報告,除了創新業務獲得了較好的增長外,其他業務基本處于負增長或者低速增長狀態。創新業務整體收入81.88億元,同比增長16.85%,占公司營收比重達到21.80%。
公共服務事業群的客戶為政府部門。海康威視早期的增長,搭上了中國政府在安防領域投入增長的順風車。現在,隨著公共服務安防領域項目的基本建設完成,政府在安防領域工程項目的投入逐漸減少,未來公共服務安防領域的收入將逐漸轉為以運營維護為主。顯然,運營維護收入難以與工程項目建設收入同日而語。為了應對這一問題,海康威視希望將公共服務安防領域拓展到企事業安防領域。
海康威視的發展歷史是從“硬件為主,軟件為輔”進入“產品硬件+系統服務”整體解決方案階段。然而,海康威視面臨著從“系統和軟件服務”進入“系統服務+產品硬件”整體解決方案的競爭對手,比如華為、小米、360、百度等等。因此,海康威視在公共服務、企事業和中小企業各個細分領域,都面臨著更多的競爭對手。當競爭對手增加的速度超過市場規模的增長速度的時候,海康威視要么具備碾壓競爭對手的核心能力,要么陷入發展的瓶頸。目前來看,顯然是后者的成分居多。
在2023年半年報中,海康威視提出:“創新業務良好發展,成為助力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強勁引擎。螢石網絡作為海康威視旗下首家成功分拆上市的子公司,已于2022年12月28日在上交所科創板掛牌上市;海康機器人分拆上市申請已獲得深交所受理,創新業務子公司分拆上市工作穩步有序推進。公司主業及創新業務已經構成較有韌性的業務組合,為公司長期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主業龍頭地位逐漸被侵蝕的時候,海康威視能夠實現將創新業務作為第二增長曲線的理想嗎?
在評估海康威視的創新業務的時候,需要重點考慮創新業務與公司原有的安防領域產品與服務的關系。比較理想的情況是:海康威視的安防產品和服務能夠成為創新業務的平臺,反過來,創新業務能夠進一步加強安防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優勢。但是,如果創新業務和安防產品和服務的關聯度不大,則很可能面臨著主業精力被分散而地位不保,同時創新業務單打獨斗最終無法獲得競爭優勢,最終成為一家平庸的公司。因此,如果原有安防領域產品和服務能夠為創新業務打下基礎并建立一定的競爭優勢,那么,創新業務成為海康威視第二增長曲線的可能性就高;如果創新業務與海康威視起家的安防領域產品服務關系不大,需要完全重起爐灶,那么,風險就會大一些。從這個角度來看,海康威視的創新業務中,汽車電子業務和機器人業務、熱成像業務與原有產品服務的關聯度比較大,建立競爭優勢的可能性也比較高;而智能家居業務和存儲業務相對來說小一些,并且面臨的外部競爭也更加激烈。
海康威視未來如何保持持續增長,是一個比較嚴峻的挑戰。到底是聚焦安防領域、握緊拳頭、建立相比競爭對手的碾壓性優勢,還是伸開五指、多點開花創新業務,是其發展戰略問題。從海康威視的半年報來看,公司比較偏向后者。在這種情況下,最壞的結果是:主業龍頭地位受到極大挑戰,而創新業務的競爭優勢也沒有完全建立。因此,公司目前的選擇能否帶來持續增長,尚有待后續觀察。
免責聲明:本文圖文素材來源于海康威視,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若有任何疑問,請與本文作者或提供稿件商家聯系。如涉及到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