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教育部部長懷進鵬介紹“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一起來看懷進鵬就記者提出的“如何深入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所作的回答——
*全文轉自微言教育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教育部從去年開始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并取得了積極進展,中國“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獲得了2022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教育信息化獎。請問下一步將如何深入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
教育部部長 懷進鵬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我很高興也愿意回答這個問題。教育數字化是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內容,今年2月我們主辦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有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了大會。在會上我也向世界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就“數字變革和教育未來”談了中國的思考和實踐。
在過去十年的基礎上,去年教育部全面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通過典型應用、服務至上,為社會提供簡潔高效、安全可靠的數字化教育平臺,我們提出工作的基本方式是“聯結為先、內容為本、合作為要”,用英文說就是Connection、Content、Cooperation,通過合作來加強中國教育資源的優勢聚合,通過國內外加強教育資源的有效合作,來共同推進我們教育數字化、教育現代化,所以這“3C”是我們工作的基本方法。
我們期望在過去基礎上把中國優質資源、數字資源和我們的智慧有效集成起來,一句形象的話就是“把珍珠串成項鏈”,放大它的價值,傳播它的能量,更好地服務支撐教育的發展。
平臺上線一年來,大概有兩億多青少年在網上學習,特別是對邊遠山區和農村,可以享受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優質的教育資源。剛才自成司長介紹情況時講,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我們的確通過這樣的方式把過去做不了的事情做好了,得以實現優質資源的均衡。
這個平臺上線一年來,訪問量超過了260億次,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教育教學資源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中國在教育數字化和現代化的實踐中予以了充分肯定,我們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大獎。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
總書記在“5·29”重要講話中,進一步指出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并強調進一步推進數字教育,為個性化學習、終身學習、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和教育現代化提供有效支撐。
在實踐中,我們持續提升相關工作,比如慕課西部行計劃,面向西部所有高校提供了19萬門以上的慕課和定制化課程,這對西部高校人才培養提供了強大支持。幫助西部地區開展混合式教學達到446萬門次以上,學生參與學習4.95億次。
舉個例子,6月底我們在武漢召開全國教育數字化現場推進會的時候,我們看到清華大學講電路系統這門課,可以連接北京、武漢、貴州的學校,這門公共基礎課,大家可以同上一堂課、同時提問,共同來解答,這在過去是很難實現的。
大家常說“孔雀東南飛”,我們在推動服務中西部教育當中,特別是在過去十年和近五年加大力度,中國的教育出現了一個特有的“氣候”,就是“孔雀西北飛”。
在東部、北京的大學去西部支持當地建設,不僅當校長、做教授,還和科研人員一起在中西部高等教育中共同努力,形成團隊、形成研究力量,服務區域經濟和人才發展。
同時我們在職業院校當中也有對口幫扶,在這些方面我們還會加大力度來推進教育公平、教育質量的提升。當然也看到了數字資源的有效利用,對于更好地服務全社會有其重要意義。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建設國家教育數字化大數據中心。使它成為我們提供優質資源服務的重要平臺,成為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共享中心、教育公共服務的匯聚中心和數字資源的管理和評估中心。
數字化不僅僅是技術,也不僅僅是平臺和把資源變成數字,更重要的它會撬動我們的教育改革,真正地服務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服務教師的教育與教學,服務學校的管理和治理能力提升,也服務在新時代教育現代化當中我們研究能力的提升。
第二,強化大數據賦能教育教學。當前很多人談人工智能對教育有什么影響,從數字化、智能化開始,沒有大數據、沒有大模型、沒有結合垂直領域的有效應用,對教育提升的全面性和精準性,就需要有新的思考。
所以在這方面,我們要加大力度,強化大數據賦能教育教學,更好地推動優質資源均衡,更好地服務人的全面發展、服務教育能力提升。
同時,利用這樣一個平臺,更好地提升教師能力。去年和今年在寒暑假提供教師在網上開展數字化學習,加強教師教育教學的服務和學生的培養。這方面工作中,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今年以來,我們利用數字教育賦能鄉村教育試點,更好地組織和配置資源,我們組織4所高校近百名志愿者依托國家智慧教育平臺,面向4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1600多名學生開展數字支教試驗。這些方面對青少年的數字素養和技術知識能力以及提高教師教育教學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這次試驗中,我們通過“信息技術”“藝術”這兩個門類共190課時提供數字支持經驗和體驗。這方面不均衡不協調是存在的,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更好地覆蓋,提升能力的機會就大大提高了,我們會繼續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第三,增強教育有效公共服務能力。“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有一個公共服務平臺,不光是學習和提高教師用的,是提供公共服務產品,面向所有學生和社會的。
比如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到6月底累計為2023屆學生提供招聘專場95場,匯集就業崗位信息1624萬條,應屆畢業生1158萬人提供的崗位1624萬條。
對于特殊困難學生,從歷年來中央的要求和社會期待,有困難家庭學生的就業率比平常系統的學生高出兩到三個百分點。所以有一些學生的就業有難度,我們要支持,有一些學生有靈活思考,我們尊重他的選擇,還有一些學生有新的追求和考慮。
除了提供學習之外,數字教育平臺加強公共服務能力,通過慕課、微課以及虛擬現實等多種方式把過去做不好實驗,需要實踐動手能力的,通過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也進一步加強。
這是通過數字教育平臺提供現代化教育的一種延伸內容,所以不是簡單把課本課堂搬到網上,而是還有服務功能,還有新能力的提升。
第四,加強數字教育國際化。我們認為中國是開放的,中國教育建設的資源和教育的能力、教育的模式、教育的方法應該與世界分享,我們也提倡世界共同分享教育的成績、教育的線索、教育的現代化,為全世界的人民、學生,提供有效的、更好的資源,也是提供我們更好的開放合作和人民交流的重要基礎。我們也期望和不斷加強中國在數字教育方面與國際同行的交流合作。
“ 發展數字教育、推進教育數字化,推進教育現代化是大勢所趨、發展所需,也是改革所向,我們在這個方面積累了經驗,也發現了新問題,但更發現它對未來教育強國建設是極其重要的,我們會繼續努力。同時它也是學習型社會和終身學習的一個重要支撐內容。
所以在這些方面我們會更好地面向,比如老年教育,更好地建設開放大學,更好地為全社會提供一個不一定都到學校去的一種學習環境,包括我們開展的青少年閱讀行動,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大家隨時可學、處處可學、人人可學,數字教育不僅是技術和平臺,更是一種公共服務,也是支撐未來學習型社會的一個重要內容。還是未來政策、制度需要研究思考的內容。
”
![]() 關注微信公眾號 | ![]() 關注企業抖音 |
免責聲明:本文圖文素材來源于希沃,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若有任何疑問,請與本文作者或提供稿件商家聯系。如涉及到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