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面板價格上漲以及Q3海外備貨需求的釋放,面板廠稼動率持續回升,部分世代線稼動率甚至來到95%。從1月嚴格控產的65%稼動率到當下整體90%,實際上僅僅經過了5個月時間,稼動率的攀升意味著供應的增加。在此情況下,需求是否能消化掉,供需能否維持當前的偏緊狀態,接下來我們將從終端需求、面板供應以及品牌策略等三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從終端需求來看,今年全球經濟呈緩慢復蘇狀態,而進入Q2以后,進一步放緩的信號逐漸開始釋放,以美國為例,5月時,市場共識美國加息進入尾聲,預期最早9月可開始降息,但6月份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發表言論:美國的通脹水平依然高于預期,美聯儲多數政策制定者預計今年將再加息兩次,且不排除連續加息的可能性。因此預計美國年內降息的概率降低,高利率將持續對經濟和需求進行抑制。而中國雖然Q1經濟復蘇高于預期,但從7月份對GDP的增速預測來看,復蘇阻力在增加,Q2整體GDP增速不及預期。盡管其他區域或存在一些利好的因素,但在經濟緩慢復蘇的背景下,23年整體TV需求或難以被拉動,預計仍持續小幅衰退。
但從市場大尺寸化進程的角度來看,在面板廠追求大板營收的策略下,大尺寸化進程在進一步快速推進,但隨著尺寸的增加,平均尺寸的漲幅將會逐漸收窄,2023年預計TV面板出貨面積169.6M m2,考慮到切割效率(92%)、生產良率(95%),需要消耗的大板數量為35.3M sheet/年,相比2022年增加0.6M,平均到每個月來看,即每月多消耗50K G8.5大板的產能投入,而2023年TV產能預估達42M,推算產能利用率在84%,較2022年僅提升3個百分點;因此在全年出貨量減少5%的背景下,平均尺寸的增長對TV面板消耗的拉動是相對有限的。
圖一:2023年TV面板出貨面積預測及產能利用率推算
數據來源:DISCIEN
第二:從面板端來看,由于折舊進程的不一以及尺寸結構的差異,各家的收益性開始分化:1.折舊進程不一:G8.5及以下世代線、韓臺廠基本已無折舊成本,大陸面板廠主要是G10.5以及G8.6還處于折舊期內,短期內較難擺脫折舊壓力;2. 尺寸結構差異:由于小尺寸最先漲到現金成本,加之基本都在小世代線上生產,因此尺寸結構偏小的面板廠收益性將高于其他面板廠。因此面板廠的盈利狀況已經發生分化,部分面板廠當下已走向盈利,部分面板廠則還在虧損,那未來各家是否還能采取相同的運營策略,將對下半年的表現非常重要。
圖二:部分面板廠稼動率走勢
數據來源:DISCIEN
第三:從品牌策略來看,在價格不斷上漲的前提下,品牌廠運營逐漸承壓。以美國市場為例,因渠道提前約半年鎖價,1-5月份終端TV整機的零售價格在逐月下探,整體均價并未明顯上調。因此在面板價格上調、終端價格維持的情況下,成本的壓力均由品牌廠在承擔。而對于中國區,剛剛過去的618促銷結果不及預期,根據DISCEIN數據統計,2023年618全線TV銷量同比下滑10%左右;且在618之后,品牌紛紛上調終端價格,預計將會抑制一定的需求。從品牌庫存水位來看,上半年追加的采購,在需求不振的情況下已轉化為庫存,部分品牌的庫存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因此在品牌經營承壓的狀況下,品牌端或許會像21年一樣,基于經營壓力而選擇減少未來采購量。
圖三:主要區域零售均價走勢($)
數據來源:DISCIEN
總結:在需求與供應的暗流涌動下,目前偏緊的供需狀態或面臨風險,由于面板廠庫存基本在較低水位,因此在風險來臨之際或將有一定的緩沖期。那如果面板廠想要實現全年擺脫虧損的經營目標,可能需要更加審慎和前瞻性的經營策略。
免責聲明:本文圖文素材來源于DISCIEN迪顯,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若有任何疑問,請與本文作者或提供稿件商家聯系。如涉及到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