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中旬,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視聽電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視聽業意見》),對我國視聽電子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提出意見、指明方向:
視聽電子產業進一步做強經濟意義重大
行業專家指出,視聽電子產業是一個我國傳統優勢產業。例如,自彩電產品在上世紀末成為我國機電大頭出口消費品之一之后,在PC顯示器制造、手機顯示屏、新興車載顯示等視聽應用上,我國產業界也登上了全球領先舞臺。
一方面,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視聽產品制造國、是全球最大的視聽產品消費國之一、亦是全球最大的視聽產品出口國;另一方面,近10年來我國視聽產業“內生性”創新力不斷發展,在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上走在世界前列,已經成為全球視聽顯示創新中心。
特別要指出的是,我國目前視聽產業創新面臨機遇、也面臨挑戰。其中,機遇是智能化、智慧化社會建設,為全球顯示產品帶來更廣闊的潛在需求;同時,我國已經站在全球視聽產業創新的前列,視聽產業新興基礎技術不斷發展、產品性能和形態也不斷升級。
挑戰主要是,視聽應用的多元化,日益對外在行業、關聯行業技術高度敏感;視聽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突破,很多方向處于初期階段,領先優勢不足以或者尚未到轉化成市場優勢的時刻;作為全球先進的視聽產業原創市場,我國企業的創新已經跨過“跟隨”、“超越”的階段,目前更多的創新實踐需要完全從零做起,“沒有石頭可摸”,創新的風險、不確定性和難度都有所增加……
在這樣的大產業背景下,持續做強我國視聽產業既有“雄厚基礎”,也有“空前空間”。視聽產業的強大對于拉動內部需求、擴大出口需求、賦能其它產業,具有重大意義。
特殊發展節點,明確方向意義重大
2023年以來,全球視聽產業消費處于“收縮”周期。尤其是此前曾火爆的宅經濟帶動的全球彩電、手機、PC顯示、商教遠程會議顯示等消費需求全面萎縮。這對于我國視聽產業企業的暫時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同時,2023年來以大模型技術為中心的新一輪AI技術創新進入新階段、行業性大模型應用日漸進入深水區。智慧化對視聽產品這一“交互窗口”的需求和創新提出新的挑戰。包括,車載顯示、工業嵌入式顯示、智慧場景服務顯示等需求,都需要產業“加大創新和生態整合”力度。
另外,全球市場個別國家搞的脫鉤斷鏈、小院高墻戰略,構成了自由市場經濟下全球技術、物資和知識產權流通與保護的新障礙。特別是在全球顯示設備總需求端萎縮的背景下,對于供給側強勢的我國相關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也對我國顯示產業上游部分設備和材料的海外依賴,構成潛在的安全隱患。我國顯示產業如何應對國際貿易中更多的壁壘和摩擦,去開辟更多的新興消費市場成為新挑戰。
除此之外,行業市場“新技術、新應用落地成本過高”的問題依然顯著。例如,4k/8k作為視聽產業下一代標準,整體產業鏈綜合成本依然遠高于成熟的2K技術。新興智慧型視聽應用,對視聽設備背后的數據存儲、傳輸和AI算力需求更高,也客觀上提升了整個應用體系的成本。這在整體宏觀經濟積極性不足的背景下,在國內和全球都構成了對“視聽新需求成長力的壓制”。
“短期看困難和挑戰真的不少!”業內人士指出,這就更需要行業能夠明確目標、強化方向和趨勢驅動意識、以充足的信心夯實持續前進的產業基礎。而且必須要明確指出的是,視聽行業面臨的挑戰具有全球共性,而我國產業界獨有的規模優勢、創新優勢,卻是“個別”特點。
緊抓創新特點,提升“新質生產力”含量
在這次七部委的《視聽業意見》中,最顯著的看點是,進一步明確了行業未來潛能的兩個支撐點、指出了行業未來需求結構的一個中心任務、強調了行業升級的主要抓手,點名了行業創新的核心著力點。
即,視聽應用需求的未來潛能,主要由產業自身的技術進步和應用場景的開拓創新兩點支撐。前者例如,AR等新興顯示產品的應用與發展、micro LED顯示新興材料技術的創新等;后者如車載顯示新興應用市場、傳統顯示應用向超高清的升級、智慧社會建設需要更多類型視聽終端作為交互窗口等。
視聽行業未來需求結構的“中心任務”應該以“多元供給”為關鍵詞。這即涉及到視聽技術的多元創新、應用場景的多元創新,更是囊括了“視聽產品價值”的多元化發展。——智慧社會中視聽產品存在的技術環境、業務環境需要靠基礎技術相似、框架原理可類比,但是產品形態和功能不同的“差異化”供給、“特定需求定制化”供給滿足。
面對視聽行業的未來需求特點,《視聽業意見》更指出了“行業強基礎、強鏈條”兩個主要抓手。一方面是,要在基礎技術,如新興顯示器件、新興傳感器件、傳輸算法與標準、應用體系與標準等方面加大攻關力度,實現“樞紐節點”的突破;另一方面需要在鏈條和生態上做文章,做到上中下游的打通,不同技術環節的互補,特別是圍繞“堵點技術、器件、應用瓶頸”加強攻關部署,形成生態合力。
對于視聽產業的創新應用路徑,《視聽業意見》更是強調了行業創新的核心著力點:即提升“新質生產力”含量。包括新材料、新裝備等硬生產力,也包括數據、算法、AI等軟生產力。其中,應用上與AI大模型、大模型行業應用、新型數字化視聽內容形式與標準的結合是重中之重。
“解決問題、跨越周期、戰勝困難要靠創新;抓住機遇、發揮優勢、夯實發展底蘊也要靠創新!”《視聽業意見》的核心篇幅就是創新。在創新大共識下,提出更多創新任務、找準更多細分創新方向,是這次《視聽業意見》文件的特點與主旨。
以更高的戰略高度,更好的發展視聽產業
《視聽業意見》中指出,“視聽電子技術、產品和服務,是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工具”。推動視聽電子產業高質量發展,不僅是一個產業興衰的問題,更是培育數字經濟發展新空間、滿足智慧社會中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關鍵產業支撐。
這種行業地位的闡述,已經超越簡單的“經濟學”概念,而是上升到了“社會學”的更高層次。更是將視聽產業發展與“數字技術”發展提升到同等高度,以未來社會形態構建的主動權、安全權益為核心,評價和估計視聽產業發展的必要性和長期價值。
免責聲明:本文圖文素材來源于工信部,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若有任何疑問,請與本文作者或提供稿件商家聯系。如涉及到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