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在2021《預見》年終演講大會宣稱,購物中心即將消亡。主要從幾個方面做了分析:
一是年輕的80和90后為什么走進購物中心?
經過調研發現:81%是去餐飲,75%是親子,42%是會友,35%是看電影,33%是健身,20%是我也不知道干什么,去打個卡,19%是購物,9%是看展、聽講座。
二是傳統購物中心千變一律。
一層是黃金珠寶、手機數碼和化妝品,二樓是男女服飾,三樓是兒童和運動,四樓餐飲和影院,負一層是超市。各購物中心大同小異都是這么個商業布局,很難滿足現在的消費變化。
站在歷史的交匯點,傳統購物中心正走向消亡
消費側:中國人口結構正處于新老轉折點,從年輕化到老齡化,從金字塔形結構到棺材型結構。Z世代加入消費主力軍,消費邏輯發生巨大遷移。
經濟側: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化期,經濟增長降速;在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之下,三駕馬車拉動經濟增長措施較為乏力;疫情反復之下,經濟增長、就業、消費均比較低迷。
供給側:存量商業2021年已達5.4億平米7500家基礎上,2022年計劃開業900家。在疫情反復襯托下,客流分食、品牌爭奪就顯得更加激烈了。
正在消亡的商業體:傳統百貨正在倒閉的路上:2022年,已經有10家百貨商場陸續關店,包括SM百貨天津店、重慶遠東百貨大都會店、重慶富安百貨、平和堂百貨長沙東塘店、南城百貨廣西兩店、許昌新瑪特總店、東百花地灣百貨等均已閉店。
以鄭州為例,2021年新開業商業體5個,倒閉、拍賣或將達到8個,包括大商金博店、零零茂購物中心、大上海城、西元國際等。
在人口、經濟和消費整體降速的現階段,需依據現階段特點重新優化經濟與消費模式,沒有踩住剎車的購物中心行業正迎來血雨腥風。
傳統商業正在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在經濟、人口、消費、科技等各種要素動態變化之下,新商業模式正在格式化重置。
新商業的格式化重塑,傳統商業的打法正在被消費者拋棄
商業地產模型,從市場調研開始,做項目定位、商業規劃,按照甲方資管邏輯做商鋪切割和租金分解,最后通過招商來實現商鋪品牌落位和租金指標收口。這個是甲方思維,是開發商思維,目標實現項目租金指標為前提達成品牌落位的優化組合。
新商業模式正在崛起
我們正迎來經濟、人口、消費的三大要素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同時商業供給和消費需要變化,疊加疫情新常態,商業邏輯正在格式化重置。
第一、商業體的主導權正從供給方轉移到消費方;
第二、消費需求從物質需求為主轉向精神和社交需求為主;
第三、線上對線下替代性增加,線上購物、線上娛樂和線上本地化生活對線下商業存在較大替代性;
第四、商業從空間租賃晉級為場景運營,無場景不社交。
在新商業模式崛起之下,有三個基本的底層邏輯:
第一是內容重塑。
商業提供的內容是弱需求還是強需求,能否把握消費的強需求。從消費者洞察報告可以看出,消費者去購物中心的目的,購物已不再是第一目的,第一位的是餐飲,第二位是兒童親子或時尚零售類或日用超市等。
《2020-2021中國購物中心消費者洞察報告》
消費需求是分層的,分為弱需求與強需求。
哪些是弱需求呢?人在某種場景下,做了挺好,不做也可以接受的事情。對于購物中心而言,就像買衣服,可以去消費也可以不去消費,也有可能被線上APP替代實現。
什么是強需求呢?人在某種場景下,一定要做的事情。比如吃飯、看電影、娛樂等,人一定要去到現場才能實現。
第二是關系鏈接:弱關系與強關系。
購物中心從哪些維度上與消費者建立鏈接關系,是強關系還是弱關系,購物中心增強與消費者的關聯,提升黏性,是當前購物中心經營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購物中心是鏈接消費者的平臺,提供的消費內容,不僅包括品牌、商品和服務,而且還包括商業體提供的公共空間場景、硬件設施和公共服務等。
購物中心關系鏈接,大致可以分為幾個維度:
一是建筑體為主,建筑體與社區、自然以及周邊交通等的鏈接關系。
二是建筑體公共空間,公共空間和消費者之間的互動鏈接關系。
三是商業體內容,與消費者的互動與情感鏈接。如文化、歷史、運動、娛樂、生態等方面的情感鏈接。
傳統購物中心,以購物為主體,男女裝、黃金珠寶、化妝品、鞋品配飾、運動、童裝等;在當前以社交體驗和情感交互為主體的消費模式下,傳統購物中心很難與消費者建立起強感情鏈接,更不用說產生強黏性消費,傳統百貨的關閉就是見證。
第三是軟硬模式再造。
硬件與軟件重構,內容與場景的再造,是購物中心建立強競爭力的有力手段。
硬件場景重構,包括建筑體、公共空間、屋頂花園、外部廣場、門廳和中庭等,重新思考購物中心與城市、人和自然的鏈接關系,力求達成與城市、人、自然和諧互動。
軟件內容重構,包括賦予建筑體和空間的文化、歷史、生態等各類主題和概念,商業提供的具體消費內容,包括街區、主題空間、主次力店和品牌等,還包括商業空間提供的主題美陳、品牌展示和營銷氛圍等。
新商業體重生
案例一、TX淮海
TX淮海年輕力中心,商業模式的格式化重塑,拒絕成為老派商場,抓住年輕人的強需求和強鏈接,從內容和場景重新構建全新的TX淮海年輕力中心。
因為原有場地物業體量小、內部結構有硬傷,交通達到便利性弱、淮海中段客流基數薄弱等問題,經歷華亭伊勢丹、百思買、萬得城等都相繼失敗,重新思考再造的必行。
2020年,TX淮海年輕力中心試運營,憑借『策展式零售』理念引爆整個商業市場,放棄傳統購物中心的打法,尚借超前的定位,開業一年即實現盈利,全年帶來60萬年輕人重回淮海路,為這段百年老路注入了新的活力。
針對“年輕力”,精準定位核心用戶,首創策展型零售概念,即專業策展管理+創新體驗零售的結合。
1、獨特個性的空間內容:進門即被高達40m的LED大屏幕給吸引住,上面循環放著藝術家作品,畫面會跟隨周圍環境而產生變化,每分每秒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藝術品。
如1F的MARKET H淮海大市集,由日本知名建筑師青山周平設計,將“街道的延伸”、“多元的社群”、“趣味拼貼”等設計理念投入到MARKET H,重點突出美食社交。
2、商業零售空間:TX淮海打破傳統購物中心空間租賃邏輯,在品牌選擇上遵循“策展”理念,只考慮有策展能力、有自己思考力的品牌,讓每個品牌店都變成一個小展覽空間。
UGG在上海潮流地標,TX淮海開啟全新秋冬限時主題空間“異彩顏究所”,創意展示 UGG2021秋冬新品及品牌經典鞋款。
Nautica white sail全國首家白帆概念店入駐TX淮海
3、主題空間:每個樓層都會預留部分空間專設策展,與不同品牌或潮流人士進行合作,策劃一些特別的展覽或演講,通過不斷互動將年輕消費者的文化信仰留在這里。
精心打造的英式復古、朋克蒸汽等各具特色的主題商店,讓場景更換速度跟上年輕人的節奏,用不斷變換的審美將年輕人的目光拉回這段百年歷史街區。
TX淮海作為國內首個將創新體驗零售與沉浸藝術融合的智能空間,突破傳統購物中心邊界,將藝術、文化、體驗與年輕消費建立深度關系鏈接,將TX淮海打造成一個傳遞多元文化與年輕生活方式的平臺,打造屬于中國自己的潮流文化集聚地。
案例二、重慶光環購物公園(the ring)
現象級的場景創新項目,將植物園與購物公園的有機融合,打造城市自然綜合體。發力于場景創新,摒棄傳統商業規劃邏輯,與消費者建立更強的鏈接關系。現象級的場景創新,成為客流發動機。截止2021年底僅8個月,沐光森林累計參觀人數突破70萬,業內參觀達到2000人次,可見無論消費者或業內對現象級場景都是渴求的。
1、沐光森林超級場景:借助高42m的室內大型植物園垂直穿越商場7層空間的「沐光森林」,重慶光環第一時間成功吸引了業內人士及消費者的眾多關注目光。
這里不僅是所謂的「網紅打卡點」和「客流聚集區」,更是成為了一個絕佳的活動呈現空間,通過多元化的強運營手段,重慶光環讓生態的、文化的、藝術的、生活的,甚至充滿時尚和未來感的多種主題在植物園空間內碰撞與融合。
圍繞大型室內植物園這一特色場景,重慶光環不但舉辦了主題時裝周、森林瑜伽,帶來了宋三土藝術展等多場森林里的藝術展,還策劃了獨有的「森拍」和「森林直播間」。
2、Free+潮流運動百變試煉場:商場三樓打造的“Free+潮流運動百變試煉場”也是一個創新性的場景,是重慶光環和國內一線IP虎撲體育深度合作打造的一個開放式多元運動空間。它一方面助力招商,通過強運動主題場景,將潮流運動品牌聚集該區域樓層。另一方面,Free+也成為一個消費者可以參與互動的場地,籃球賽、街舞比賽都曾在這里舉辦。
3、西西弗書店外側的OPEN LAB思維創享空間:與主力商戶西西弗書店相銜接,大階梯+大書架的設計,讓整個空間自帶文化氣息,也能夠與書店業態更緊密地產生互動。
4、“小世界”開放式親子共享空間:“小世界”是一個涵蓋草地游樂場、兒童超跑區、兒童玩具市集的多功能場景。為年輕家庭的親子互動方式引路,滿足親子情感社交需求,還原家庭生活之趣。
重慶光環購物公園的成功,核心在場景創新,將巨型植物園融入商業體,在大場景中設置若干個特色小場景,并將高關聯的業態品牌與之融合,仿佛置身夢幻世界,將城市生活與自然之魅完美結合。
免責聲明:本文圖文素材來源于領藝事家,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若有任何疑問,請與本文作者或提供稿件商家聯系。如涉及到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