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最終是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提供更美好的生活體驗,注重的是市民的獲得感!
5月20日下午,在山東省大數據局與山東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的“共建·共享新型智慧城市”會議上,海信集團高級副總裁陳維強博士受邀發表主題演講,陳維強表示,當前全國多個城市都在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但在建設過程中也存在偏重基礎設施建設、“只為城市智慧”等問題,往往對于市民的體驗關注不足。
究竟什么才是好的智慧城市?
“一個好的智慧城市必須是可以實現從家庭、社區到城市,提供全場景的智慧化服務,從政府端、行業端提供智慧化的服務,最終為在城市中的人提供更美好的生活體驗。” 會上,陳維強博士在發言中表示:基于此,海信從頂層設計入手,打造了以“人的體驗”為核心的“智慧新生活之城”解決方案。“
先進的理念背后是強大的技術支撐。陳維強表示,為智慧城市戰略的落地,海信大力開展三大關鍵技術攻關,分別是:云腦技術、友好交互技術、用戶可信賴技術,目前已申請高質量發明專利超過770項,主持參與國際標準9項,國家、行業標準28項,團體標準20項。
2022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山東16個設區市全部建成并用好“城市大腦”,建設1200個智慧社區,打造2000個惠民應用場景。這一背景下,如何建好、用好智慧城市,真正幫助城市實現高效治理,讓市民享受數字紅利,成為智慧城市落地使用過程中不可忽視的課題。
陳維強表示,在當前山東提出“2025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實現全覆蓋”的大背景下,海信有能力也有責任為山東智慧城市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據介紹,相較于業內動輒幾億元的智慧城市建設項目而言,海信的方案中沒有多余的數據中心、智能設備堆砌。“海信從業務應用的角度出發,在‘城市云腦’和‘海信云腦’這雙云腦架構下,實現數據、業務的深度融合,從中挖掘體驗場景。”陳維強博士介紹,截止到目前,從家庭中冰箱的食材管理,到社區內“高空拋物”追蹤到戶,再到城市端輔助決策的領導駕駛艙……海信已經成功打造了150多個智慧場景,海信提出的‘智慧新生活之城’的藍圖正在逐漸變成現實。
陳維強博士在演講中透露,未來海信將以云腦系列技術升級“1+6+6+X”優勢領域的產品,突出“應用導向”,打造行業領先的解決方案,為城市智慧化管理和運行提供服務,構建無處不在的數字智能體,為人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2021年,海信與青島市大數據局共同打造的 “青島市城市云腦”1.0 版本正式落地青島。海信“城市云腦” 打破了部門之間數字壁壘,已接入了41個單位的154個業務系統、267個場景,匯集了超13億條數據,每天處理城市各類問題超過1.4萬件,幫助青島實現了“一屏觀一城”。
海信網絡科技公司總裁張四海在圓桌論壇環節表示,海信智慧城市非常重視“融合城市資源,帶動產業生態發展”,目前已有169家企業成為生態伙伴,預計到2023年,海信智慧城市生態伙伴會達到300家,在智慧城市領域,通過上下游產業鏈的集聚,海信網絡科技公司要成為海信集團旗下一家新的“鏈主”企業。
會上,海信還正式上線“市區一體化城市云腦群”。
該項目依托城市云腦群技術構建了統一、融合、互通的跨部門、跨區域總體建設方案,既保證市、區各云腦信息安全和隱私,又可以根據需要互通、交互、協同。而這也將加快市級“城市云腦”向縣(市、區)賦能,全面支撐縣域智慧化管理和服務需要,真正實現上下協同、一體聯動。
目前,海信在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領域已經深耕20余年,服務全國169個城市,先后在貴陽建設了全國首個5G技術賦能的智慧街區、在青島上流佳苑、天悅小區等打造了智慧社區樣板;2020年,海信正式發布的“智慧新生活之城”解決方案并落地青島市南區;海信“城市云腦”項目也先后落地廣東江門、內蒙古包頭等城市……根據規劃,到2025年,海信智慧城市版塊業務產值將超過100億規模。
![]() 關注微信公眾號 |
免責聲明:本文圖文素材來源于海信,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若有任何疑問,請與本文作者或提供稿件商家聯系。如涉及到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