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官網2月4日晚間披露了科創板IPO企業極米科技更新后的招股書,同步披露的還有極米科技上市發行安排及初步詢價公告,自2020年5月8日遞交材料獲受理開始,歷經8個多月的痛苦煎熬,極米科技終于要上市了。據悉,極米科技本次發行的初步詢價期間為 2021 年 2 月 9 日的 9:30-15:00,預計將于2月19日啟動申購,順利的話,或可于2月底正式上市交易。
根據招股書,極米科技本次擬發行新股1250萬股,計劃募資約12億元,將用于智能投影與激光電視系列產品研發升級及產業化、光機研發中心建設、企業信息化系統建設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從最新更新的數據來看,極米科技2020年實現營收28.28億元,同比增長33.62%;凈利潤2.68億元,同比增長187.94%,業績十分靚麗。2017年至2019年,極米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98億元、16.59億元和21.1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45.58%。
但靚麗的成績背后,仍然難掩市場對其科創屬性不足的質疑。
核心光機嚴重依賴外部企業 研發不足高速發展難掩隱憂
據極米科技招股書數據,2017年至2019年,其用于研發的費用分別約為3305萬元、6300萬元和8106萬元,各占當期營收的3.31%、3.80%和3.83%;2020年上半年,極米科技的研發費用約為5164萬元,占比4.52%,未滿足“研發費用率不低于營業收入5%”的這一科創屬性常規指標要求。同期,行業可比公司研發投入占比均值分別為:5.95%,5.94%,6.13%和7.15%。
資料來源:極米科技招股書
從用途來看,極米科技原本就遠低于行業平均的研發費用主要用于提高產品性能、加強產品環境感知和畫質設計,以及提高用戶體驗等,而對于核心競爭力的芯片研發、光源技術,極米科技涉獵甚少。據了解,極米科技的核心光源技術——光機仍超過九成來自于采購。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其光機對外采購率分別為100%、100%、92.07%。
極米科技在招股書中也自承,未來,如果公司不能進一步提高自研光機比例,若光機供應商與公司業務關系發生不利變化,將對公司的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市場進入“硬科技”之爭 原創技術乏力或遭市場“用腳投票”
業內人士認為,這種因研發能力不足帶來的掣肘,將嚴重制約極米科技的發展。
從行業來看,隨著視頻通訊、線上教育、電子競技這樣類似的需求場景出現,大屏設備終端必將迎來一輪市場向好——IDC數據稱,預計2024年中國投影設備市場出貨量將達到近千萬臺規模,五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14%。
這么好的市場前景怎么會不讓人心動?本來與行業內的當貝、優派、明基等一些玩家就競爭激烈了,極米還要面臨小米、騰訊這些大佬們的跨界摧殘,而小米更是19年國內前10大投影機品牌中同比增長最快的,眾所周知,小米的電視機是全球銷量榜赫赫有名的。
雖然極米計劃這次IPO募集的資金大部分用在研發,但是以往的研發成果上,可以看出,極米比較缺乏“硬技術”,而將重點放在了外觀和用戶體驗。根據招股書資料,極米目前在境內外已獲授權專利282項,包括16項發明專利、126項實用新型專利和140項外觀設計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的數量遠高于發明專利。
長此以往,極米科技會面臨核心技術匱乏的問題,現在的快速發展,將成為未來成長的隱憂!可以預見的是,一旦市場因其當下的業績表現給予極米科技過高的估值,待后續因科創屬性不足被“卡脖子”時,受傷的將不只是極米科技自己,還有購買了其股票的股東,而從科創板目前分化發展的特點來看,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即使能上市,遭投資者“用腳投票”也是大概率事件。
耐人尋味的是,極米科技在其招股書中,專門提示了法律風險,稱鑒于行業內競爭日趨激烈,若公司未能有效保護自有知識產權免受他人侵犯,或因疏漏在產品開發過程中侵犯了他人的知識產權,將可能面臨知識產權訴訟或糾紛的風險;如果發生知識產權產生訴訟、糾紛或被宣告無效的情形,會對公司的業務發展和財務狀況造成不利影響。
這段讀起來略顯心酸的表述,表露出一個明確的信息:極米科技對自己的原創技術并沒有充足的信心。
實際上,在2020年5月剛剛遞交申報材料后,極米科技就曾遭到同業公司光峰科技的專利訴訟維權,最終極米科技被迫與光峰科技和解,分五年向其支付專利許可使用費合計人民幣2500萬元;同時,借助光峰科技技術力量研發其激光超短焦投影產品,并承諾優先從光峰科技采購一定金額的核心部件產品,戰略合作期為5.5年,一次性支付NRE費用人民幣500萬元。
還未上市就因缺乏發明專利被精準“狙擊”,上市后,備受爭議的極米科技,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文章來源:中國投影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文章素材(文/圖)部分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修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