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云筑網承辦的第三屆建筑供應鏈大會“數智建造”論壇在昆山召開。海康威視高級副總裁徐習明作為特邀嘉賓,在論壇上做了“踐行綠色發展,共探數智建造”的主題分享,介紹了海康威視利用AI+多維感知等新技術,幫助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實踐。
徐習明表示,海康威視已經構建了一個從感知到認知,從邊緣到中心,從硬件到軟件,從數據到智能的全系列技術產品體系。在建筑行業,海康威視通過用戶和合作伙伴,持續為全國大量工地提供AI、物聯能力和數據能力等方面的支持。
在建筑行業,海康威視希望能幫助用戶實現4個方面的價值:
一 拉近管理距離,幫助建筑施工企業實時感知全國成百上千個工地的各類數據,提升管理水平;
二 提升業務效率,比如提升人行、車行、搬運這類作業的效率;
三 提升管理效率,需要現場管理的可以遠程集中管;需要人來管理的,可以通過人工智能輔助管理;
四 規范作業行為,通過智能物聯網手段,做到施工操作規范的事前監管,以及事后分析。通過物聯感知和人工智能,幫助建筑施工企業打造安全的工作環境。
發言全文如下:
感謝協會和云筑網給我們這樣一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海康威視這些年在建筑領域的數字化實踐。
海康威視堅持以創新為核心,在20年發展歷程中經歷了三條增長曲線。第一條增長曲線是構建從視頻周邊設備到視頻監控,然后到以視頻為核心的全棧光譜物聯網能力,比如說紅外、毫米波雷達等。2012年以后,我們大規模投入深度學習,到2015年推出了第一款基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產品,2018年我們推出AI開放平臺,在建筑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第二條增長曲線是智能,物聯變成數據需要智能。到今天,海康已經構建了一個從感知到認知,從邊緣到中心,從硬件到軟件,從數據到智能的全系列產品體系。去年6月份很榮幸和云筑網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通過合作,我們為全國很多工地提供了AI、物聯能力和數據能力等方面的支持。
第三條增長曲線是通過在計算架構上的云邊融合,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物信融合,實現物聯網和信息化的融合,以及在計算能力上的數智融合,幫助用戶更好更快速地把物理世界映射到數字世界,快速構建數字孿生。在這個基礎上,和合作伙伴的信息化平臺形成融合、對接,為用戶提供全棧數字化解決方案。
我們希望通過物聯感知、物信融合和AI技術,幫助建筑行業的用戶實現4個方面的價值。首先是拉近管理距離,建筑施工企業在全國有成百上千個工地,這些工地的實時狀態、相關以及歷史數據和影像,可以同步到中心,便于管理;
第二個是提升業務效率。一方面是提升人行、車行、搬運這類作業的效率,另外一方面是提升管理效率,需要現場管理的可以遠程集中管理;需要人來管理的,可以通過人工智能輔助管理;
第三個是規范作業行為。我們認為,規范作業行為是智能物聯網很大的優勢。行為規范,在信息化時代實際是一個字面上的記錄,只有通過智能物聯網的手段,才能做到事前控制;例如當挖掘機必須通過授權,由特種作業上崗位的人才能打開時,智能物聯可以進行事先控制。作業過程中如若順序或時序出錯了,或者出現一些意外情況,智能物聯可以進行提醒和干預。一次事故發生前,往往有10次以上的隱患發生,智能物聯網應用能做到事后行為分析、數據分析來發現隱患發生是培訓不夠還是作業工序導致的,從而來保證規范能夠更好落地,幫助建筑施工企業打造安全的工作環境。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認為,依托于智能物聯網的數字化也可以發揮很大作用。
在智能互聯網中,我們致力于研究4個重要的基礎趨勢,第一個是人工智能的工程化,人工智能應用,從早期科研化、到場景化再到今天的工程化,比如安全帽是否佩戴需要AI和軟件工程結合管理;吊車的 AI識別需要AI與機械工程結合管理等,AI快速走向工程化可以為用戶真正解決問題,做到閉環。
第二個趨勢是低代碼,今天我們看到,數字化應用很多是由業務部門驅動的,我們在構建很多低代碼引擎,來幫助用戶快速構建應用,快速適應業務變化,降低開發成本和交付門檻。比如通過巡檢引擎,用戶幾乎不需要任何編碼,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業務需求來構建工地的巡檢系統。
第三個是多模感知,今天的物聯感知往往意味著,傳感器如果檢測到問題,用戶第一時間希望能視頻成像,如果不能成像或者成像不夠立體,用戶可能需要通過毫米波來立體成像,全方位感知現場情況。
第四,現在是一個屏化的世界,我們通過增強現實技術,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和視頻技術來幫助用戶打造一個數字世界的操作界面,實現人和數據的銜接。
海康威視的解決方案實際上也是從這些維度展開的。首先,通過增強現實技術、視頻技術和視頻拼接技術應用結合,我們打造了建筑施工企業從中心到項目部的管理操作系統。很多建筑工地,像橋梁、隧道、道路,其實是個線性的,我們已經實現了這樣的視頻拼接,以及AR技術疊加,同時也突破了同軸360度的視頻拼接。
其次在AI上面,我們是開放的。海康威視的AI開放平臺可以幫助建筑行業的用戶訓練算法,也可以幫助算法能力很強的企業快速落地應用。只要按照海康威視硬件標準訓練,第一時間可以應用到我們的技術產品上。這些算法,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幫助規范工地管理、防范安全隱患。
我們也在做一些特定場景的算法,比如說吊車的吊鉤可視、駕駛員可視、排繩可視,和管理軟件形成閉環,把整個塔吊的實時狀態,以及其他的物聯數據結合在一起,形成管理端的閉環。
此外,我們也在做一些比較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把海康的視頻技術和工地簡介、進度、周報,包括未來的評獎結合在一起,實時采集一些圖片視頻,做成延時攝影,能夠快速看到工地形象進度的變化。
我們看到,現在綠色建筑越來越被重視,像凈車管理(工程車清洗),不光用于建筑施工企業,城市環衛城管也有很多應用,我們把車牌識別和車輛進出管理進行聯動,能夠很好地判斷車輛是否清洗。包括揚塵和噪聲監控和國控值的比較,我們也在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
作為一個開放合作的企業,一方面我們和住建管理部門合作,也和頭部的央企,包括中建中鐵建等合作,服務了大概15,000個在建工地,也在很多建筑企業,聯合眾多生態合作伙伴共同推動行業數字化。目前,海康威視和中建電商、廣聯達、魯班、新中大、萬科、貴州建工等等都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再次感謝云筑網,感謝協會給我們這樣的機會,我今天匯報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免責聲明:本文圖文素材來源于海康威視,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若有任何疑問,請與本文作者或提供稿件商家聯系。如涉及到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