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在一天之內把森林燒成灰燼,水和風卻需要一百年以上的時間來造林。”
森林火災撲救是公認的世界級難題。
森林火災蔓延有多快?
根據澳大利亞國家消防局(CFA)的數據,叢林火的蔓延速度最高可以達到10公里/小時,如果是草原火,最高蔓延速度甚至達到25公里/小時。澳大利亞大火中,擅長奔跑的袋鼠也葬身火海,約有12.5億只野生動物直接或間接因此死亡。
滅火有多難?
知乎上關于如何撲救森林火災的專題,很多專業消防員或者林區人員給出了各種回答:
“消防車在林火面前絕對是螳臂當車,會被燒成一堆廢鐵”
“樹林小火可以用直升飛機噴灑化學阻燃劑,如果火大煙濃,直升機也只是飛蛾撲火”
“林火會飛你知道嗎,那種三五公里外看到黑灰、一兩公里外感到熱浪的大火,請問血肉之軀怎么對抗?”
“森林火災撲救原則,教科書寫得很清楚,‘打早、打小、打了’,火大了,除了避開沒別的選擇”
……
火情最開始的幾分鐘,往往至關重要。如果能及早發現,及時控制,將大大降低滅火的難度,將一場災難扼殺在搖籃中。
當科技被應用于森林防火預警,會有怎樣的變化發生?
莫干山位于德清縣境內,是在國家級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2017年,莫干山迎來了海康威視森林防火智能管理系統的入駐。近年來,德清縣沒有發生過一起火災,在湖州市的防火工作考核中也一直名列前茅,成為防火工作的示范單位。
在舉足輕重的火情預警工作中,海康威視熱成像云臺,擔當著24小時不間斷的瞭望工作。它瞭望范圍廣,不懼風霜雨雪,更重要的是,它能“看”到人眼看不到的“溫度”,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燃”。
2018年10月1日15點28分,正值國慶長假,德清縣武康街道的龍泉山莊附近,因違規用火導致林木起火。熱成像瞭望云臺,憑借對異常溫度的敏銳感知,準確捕捉到了這一險情,并發出預警,德清縣自然資源與規劃局防火辦的值班人員第一時間指揮附近隊伍組織撲火。
此前,火情的發現主要靠巡護人員和群眾的舉報。而這次智能預警系統的發出的提示,比群眾撥打火警熱線,足足提前了8分鐘。
“這8分鐘,對火情的撲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那次火情沒有釀成大的火災。” 德清縣自然資源與規劃局防火辦負責人俞建昌回憶,由于及時發現并預警,為滅火工作爭取到了早期的寶貴時間,火情在較短時間內得到了有效控制,歷經一個多小時完全被撲滅。所幸撲救及時,避免了生命財產損失。
而防火工作遠不止于火患發生的智能預警,在火情指揮處置、追溯調查評估、“群防群治”等整個體系化的防火工作中,都有海康威視的科技加碼:
它們助力火情指揮——
海康威視林業草原智能可視化平臺,為指揮中心提供火勢蔓延分析、態勢標繪、災損評估、現場處置等功能,輔助指揮決策、損失評估。
它們助力追溯調查——
森林防火智能卡口系統,由雙目矩機、音柱和室外顯示屏組成,它們駐扎在莫干山主要道路路口,對數據進行存儲、分析和統計,實時記錄車輛進出情況,輔助后期調查取證,是林區車輛和人員管理的得力助手。
它們助力群防群治——
一體化宣傳桿用于野外防火宣傳,它們能自動感應進入保護區域的車輛和人員,并隨之以文字和語音的形式進行安全提醒和警示,更精準有效地提高群眾防火意識,是森林防火“群防群治”的有效手段。
森林防火是森林資源保護的首要任務,是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事關生命財產安全。海康威視森林防火解決方案,通過“火情前、火情中、火情后”全過程一體化管理,結合群防群治宣傳,讓科技融入森林防火工作的每個環節,與森林守護者們并肩作戰,成為生態、生命和財富的忠實守衛者。
免責聲明:本文圖文素材來源于海康威視,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若有任何疑問,請與本文作者或提供稿件商家聯系。如涉及到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