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三年,第四屆《今日文獻展》于北京今日美術館正式開幕,37位國內外當代藝術家貢獻以“縫合”為主題的多幅當代藝術作品,從視覺表現切入,展現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化給世界經濟、政治和文化帶來的影響與問題。
明基BenQ新媒體藝術方案繼沉浸式藝術展、新媒體畫展、藝術家生平展后,再度深入藝術展陳新領域——以影像藝術為表達核心的信息定位型展覽。
縱觀國內藝術展,類型紛繁多樣,適用的介質載體各有千秋。不同于文物藝術品類展覽,信息定位型展覽以傳播知識和價值為目的,具有明確的主題貫穿全場,靜態文本及動態影像在其中闡釋概念、傳播信息,起到的作用不亞于真跡藏品本身。
作為呈現影像藝術和數字藝術的絕佳介質,工程投影機在信息定位型展覽中大放異彩。本屆《今日文獻展》展出的藝術作品四分之一采用多媒體設備,其中藝術家王拓的彩色有聲藝術影像作品《癡迷錄》透過精準還原色彩的明基工程投影機,帶領觀眾走進一段復雜的內心旅程,開啟意識探索的想象空間,情緒共振久久不絕。
王拓:《癡迷錄》
不同于文本信息的直白闡述,影像賦予藝術作品特殊的 “自我意識”。直觀沖擊的視覺體驗和富有故事性的敘事方式格外引人沉浸,協助藝術家完成集感性與理性于一體的概念表達。而聲音更是影像作品不折不扣的“好搭檔”,可以從更多維度觸及觀眾的心靈。
隨著多媒體藝術的發展和普及,影像和聲音日益成為藝術表達的重要媒介。尤其呈現影像的工程投影機,在視覺呈現方面優勢明顯,大尺寸拼接融合、內容可替換、動態吸睛等,使得它成為近年藝術展幾乎不可或缺的多媒體設備。
蔣志《詩意》
李消飛《流水線》
施勇《默片》
為了滿足藝術家的期待,應用于藝術展陳的工程投影機需要具備三項特點:準、真、便捷。準確意味著還原作品,真即是觸及真實、打動人心,而便捷意味著不受限,給藝術家更多揮灑創意的空間。
深耕藝術領域多年的明基BenQ,從徐冰展、深海之光再到畢加索大展,已為眾多頂級藝術展打造影像藝術作品。其工程投影機產品也在實踐應用過程中不斷改進創新,嚴格滿足藝術家“準、真、便捷”三項要求,力圖將多媒體手段與藝術作品盡可能完美結合。
就在前不久,武漢米開朗基羅沉浸藝術展便是由16臺明基工程投影機LU953ST完成。在整個精密投影方案加持之下,整個空間猶如穿越幾世紀回到文藝復興時期,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360度全景還原,投影機4K清晰度和96%色域覆蓋所呈現出的鮮艷準確的色彩,仿佛未經歲月腐蝕,灼灼生輝引人贊嘆。
扎根藝術展陳行業,明基理解色彩在藝術表達中的重要性。色彩對于情感的傳遞效果勝過圖案、符號和文字,應用于藝術展陳的多媒體設備,如果要讓觀眾理解藝術家的作品,必須嚴格對作品色彩進行還原,而明基工程投影機通過不斷升級色彩畫質效果,并同步增添其它產品優勢,讓藝術家作品呈現更加稱心如意。
踏入時下正火的《今日文獻展》現場,繪畫、攝影、雕塑、材料裝置多種藝術作品星羅棋布,而其中動態播映的《癡迷錄》影像藝術作品無疑是矚目的存在,散發出特殊的影像質感,背后是明基工程投影機穩定持久地運作。藝術從不拘泥于形式,媒介發展層出不窮,善用合適的媒介和材料,藝術還會走得更廣更遠。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明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若有任何疑問,請與本文作者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