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基礎,我國在這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城鄉義務教育不均衡發展的問題仍未根本解決。如何解決這一瓶頸?如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今年1月,“互聯網+義務教育”1000所中小學結對幫扶被浙江省政府列為2019年民生實事項目。在此過程中,北侖有哪些好的做法?據了解,為了讓城鄉教育走向"近距離”,北侖順勢而為,借助互聯網技術,在實踐與摸索中朝著更高水平、更公平方向發展。
同看一屏幕?兩地學生共享課堂精彩
“陶淵明的《飲酒》是一首五言詩,我們朗讀的時候一般是按照二三結構來停頓的。那接下來,我們先請春曉實驗學校推薦一位同學來朗讀詩歌吧。”11月25日上午,東海實驗學校八(8)班的第四節語文課和平時相比有些特別。因為除了本班學生外,在這堂課上,語文老師周旭霞的授課群體還多了40余位來自春曉實驗學校的學生們。
同一個老師授課,同樣的上課內容,一堂跨越20多公里的語文課在兩所學校同時開啟,瞬間拉近了學生們的距離。面對全新的上課方式,學生們興趣高漲,踴躍發言,通過一塊大屏幕,互相表達著各自對課文的理解,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潑起來。
這樣的遠程教學并不是東海實驗學校的第一次嘗試。據悉,為了讓城鄉孩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根據浙江省教育廳《“互聯網+義務教育”1000所中小學校結對幫扶民生實事工作方案》和市、區教育局相關工作要求,依托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優勢,東海實驗學校與春曉實驗學校、大榭中學兩所學校進行了“互聯網+義務教育”縣域內城鄉結對。
“互聯網+義務教育”遠程同步課堂,顧名思義,即校區之間在互聯網與技術設備終端的整合下,通過平臺實現互聯。學校間采用直播模式,開展一對一或一對N遠程互動,從而實現聲畫同步。這種課堂類型的開展對技術的要求更高。記者了解到,東海實驗學校微格教室內安裝的一些高清攝像機、互動錄播主機、話筒等設備,都是在“互聯網+義務教育”遠程同步課堂開展前就添置和調制好的。
硬件建設上大力度投入,軟件方面更是不可懈怠。據該校教務主任王劍平介紹,為了準備每一堂同步課堂,學校教研組都會在課前與結對學校進行教研討論,并同步備課,從而與教學計劃無縫對接。此外,在同步課堂結束后,兩校教師還會通過視頻,就課堂內容、教學設計等方面進行現場研討和交流。
她表示,這樣能提高執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效率,使結對學校的學生和本校學生達到同一頻率,從而實現同步上課、同步作業、同步接受輔導,有助于結對學校的學生們能同步享受到本校的優質教學資源。為了使同步課堂常態化進行,下一步,東海實驗學校會圍繞教學共研、師生互動、差異互補的思路,豐富結對教學形式和課程,定期和結對學校學生開展視頻直播互動教學。
“同步課堂的開展,使得偏遠地區學校的學生和城區學生們通過看同一屏幕,一同領略到課堂的精彩。這既實現了兩地學生無障礙溝通的上課模式,又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能有效提升城鄉教師教學整體水平!睎|海實驗學校副校長童紅霞表示,“互聯網+義務教育”依托信息技術,以其獨特的開放、共享等優勢,克服了地域、時間上的阻礙,有利于擴大優質教育輻射面,是推動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一大實舉。
巧用“互聯網+”?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互聯網+教育”究竟帶來了什么,又改變了什么?
不久前,小港中心學校黃顯珍老師執教的數學課《倍的認識》,開啟了該校和溫州紅軍小學之間遠程同步課堂的破冰之旅。“這節課太有趣了,和其他學校的學生一起上課,看到屏幕里那么多其他學校的新同學,很興奮!”學生們開心地說道。
對此,黃顯珍也感觸頗深:“這樣的上課形式是一種創新,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信息技術教學的強大力量!”她坦言,“互聯網+義務教育”遠程同步課堂的初衷是致力于資源同步,但是,在每一堂已呈現的課上,她和同事們都“遇見”了孩子們所創造出來的別樣精彩。
由此可見,“互聯網+義務教育”遠程同步課堂教學模式的啟動,打破了傳統的教育教研方式,實現了異地同步互動,為孩子們的學習注入了新活力,讓兩地學生享受到高質的課堂教學,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不只是東海實驗學校、小港中心學校,北侖的其他一些學校也順勢而為,借助互聯網技術,為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賦予了更多能量。
據了解,為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建成人人可享有優質教育資源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北侖區結合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于2018年下半年開始啟動建設北侖區義務教育段學!巴秸n堂”項目。目前硬件設施建設已基本完善,其中,在教育局端建有區域級視頻資源管理平臺,各學校端均配有高清錄播主機、錄播在線互動軟件等。
“開放、共享、眾籌”的互聯網思維引發了教育供給側改革,那么,如何讓“這塊屏幕”在北侖發揮出更大作用,在推進“互聯網+教育”的過程中,讓城鄉教育走向"近距離”?
該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北侖區內有12所學校嘗試進行結對試點,主要采用:城鄉同步課堂、遠程專遞課堂、教師網絡研修三種模式應用。同個區域內,兩;蛉M弦惶谜n,一對一、一對二、一對三城鄉攜手同步課堂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著,截至今年10月底,北侖區結對學校同步課堂累計開課236節,參與師生21717人次,遠程專遞課堂開課12節,參與師生526人次,教師網絡研修129次,參與教師1707人次,涉及語文、數學、音樂、書法等科目。
好戲才剛剛拉開序幕,可以想見,未來將有更多學校能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從而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互通共享。
文章來源:中國投影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