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出現,讓人們對未來的許多憧憬和想象成為現實。3G、4G已為社會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變革,智能手機成為了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身體的延伸”;隨著5G時代的來臨,AR/VR技術也將成為新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AR/VR技術早就不是新鮮名詞。基于5G網絡,這些技術將能夠滲透到更多應用場景。文化產業為了及早占領“藍海”,已開始布局AR/VR領域。在圖書館中,AR/VR作為提供讀者服務和更新管理手段的新技術發揮著潛力;在博物館里,AR/VR也在一定程度上調合了文物展陳和文物保護之間的矛盾,豐富了參觀者的體驗。
應用AR技術的大英博物館
2018年6月,中央軍委印發的《傳承紅色基因實施綱要》中指出,要推動紅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脈,為推進新時代強軍事業提供政治滋養和強大動力。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更應做到“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參觀軍史館作為紅色基因最直觀的傳承方式,往往莊嚴而又神圣,但對于廣大參觀者來說,體驗卻不免有些枯燥。
AR/ VR技術在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陣地的嘗試為軍史館應用新技術提供了可能。這種嘗試將為原本氛圍嚴肅的軍史館注入新的活力。
此前,夢想人科技為環金雞湖紅色步道打造了“AR+黨政宣傳服務平臺”。
環金雞湖紅色步道小程序界面
在紅色教育的內容呈現和平臺建設方面,夢想人科技頗有經驗。對于AR技術加持的“新時代軍史館”,夢想人科技也有新思路。
VR軍史館
把軍史館各個空間的全景資源進行整合,成為一個沉浸式的虛擬空間。戴上VR眼鏡,即可進入每個場館的虛擬空間進行體驗。觀眾來到軍史館后,可通過體驗全面了解軍史館館陳情況,從不同角度看展館,彌補自己參觀可能發生的疏漏。
手機App、智慧屏
打開手機App,掃描軍史館內海報、圖冊、實體藏品或文物,可播放對應音視頻、圖片、3D模型、全景等資源,并可一鍵分享至社交軟件。實體文物、藏品模型可進行拆裝互動,了解內部結構;軍裝、歷史服裝模型則可讓觀眾試穿并拍照。
場館內的櫥窗會放置各個歷史事件的圖片。在櫥窗上安裝軌道并放置一個可滑動的智慧屏,智慧屏滑動到某個圖片上,即可呈現相關的紀錄片、音視頻講解或是相關物件的三維模型。
《清明上河圖3.0》互動藝術展演
全息投影、數字沙盤
在場館內放置全息投影設備,重要歷史人物的人身像將通過全息三維成像展示在來訪者面前,還可以以第一人稱的身份做演講或者會議重現,與參觀者互動。
利用全息投影技術制作數字沙盤,沙盤可根據真實的歷史情況展示戰役態勢的變化。著名戰役場景重現,戰時戰況場景演示,這將帶給觀眾很強的代入感。
數字沙盤示意圖
互動翻書、數字互動桌
互翻書融合音頻、視頻、文字等信息,濃縮了豐富的歷史資源,手勢互動即可翻頁。這種形式也方便對內容資源進行更新。
互動翻書系統
場館內放置數字互動桌,把經典戰役通過三維的方式進行呈現,參與者通過觸控的方式即可參與戰役互動,通過自己的指揮更加深切地體會戰爭時期的艱難和勝利的不易。
參觀者除了在場館內能進行豐富多樣的體驗,不在場館時也能通過手機掃描宣傳冊,了解館內精美藏品、歷史文物的數字資源。所有資源可點擊可交互,隨時隨地一鍵分享。
運用AR技術將虛擬和現實相融合,不僅有利于軍史館展陳內容的保護,還能夠進一步挖掘特定紅色歷史時期的價值。在科技創新的助推下,紅色基因將傳得更深更遠。
文章來源:中國投影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