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投影經歷過幾年的市場歷練后,從最初的火熱到后來的平淡,如今在一些領頭羊企業的帶領下又重新呈現某種繁榮跡象。
這其中,剛剛在10月接受阿里領投的6億元D輪融資,并推出4K革命性智能投影產品的行業領導者堅果,無疑是其中的代表。
在資本看好、技術領先、市場前瞻的綜合優勢下,堅果智能投影正在“名利雙收”,也在帶領整個行業改變過去“小而美”的狀況,形成用戶更普及的、類似智能手機一樣的智能硬件龐大市場格局。
4年快速奔跑,堅果的技術溢出效應正在銷量和品牌集中度上體現
堅果幾乎是智能投影行業最老的玩家了,4年的快速奔跑后,行業玩家們云起云落,而這個品牌卻歷久彌新、發展勢頭愈發強勁,穩坐行業第一的“釣魚臺”。
這個行業第一,是多個方面“合力”的結果。
在最基本的銷量與銷售額層面,2015年11-12月堅果連續在雙十一、雙十二獲得投影類目銷量冠軍,其中,雙十一僅靠堅果G1一款產品便在天貓雙十一取得了2700萬的銷售額;
2017年雙十一,堅果銷售額達到了1.23億,同樣拿下了行業的銷售冠軍,首次進入天貓億元俱樂部;3年間,堅果的規模就翻了6倍;
到了2018年,堅果的銷售規模再次提速,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出貨量實現翻倍式增長;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堅果在全網投影類目中銷量繼續排行第一;
除了這些不能說謊的數據,外部的客觀分析和評價也是堅果品牌地位的證明。
不久前,百度大數據平臺“靈犀”發布中國智能投影行業分析數據報告,圍繞品牌影響力、市場占有率、品牌區域分布等多維度分析現今中國智能投影行業現狀。數據顯示,堅果智能投影2018品牌占有率達39.02%,比2017年增長了11%,打敗了愛普生、明基、索尼等傳統品牌,成為拉動整個行業的主力軍。
這些數據反映兩個現實:智能投影的品牌集中度在不斷增加,行業最初兩年的入局者如今已經散去,只留下少數品牌。智能投影行業已經在形成馬太效應,堅果已經占據先機。
事實上,堅果在新技術、新產品的開拓方面也一直走在行業前列,承擔領軍者角色。例如,在熱門的激光電視領域, 2018年1月天貓超品日,堅果SC激光電視銷量在當天的激光投影行業占比超過90%,S2激光電視在天貓618成為激光電視單品冠軍。
尤其是堅果今年稍早前推出的兩款4K激光電視與一款4K智能投影,直接宣告智能投影正式進入4K時代。在激光電視方面,堅果歷時三年打破了國外品牌的技術壟斷,自主掌握了光機、鏡頭兩個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發權,這算得上是中國投影技術的里程碑事件。
牽手阿里,堅果得到的是什么?
阿里選擇堅果,看中的是其在行業領先地位下的高成長性,反過來,對堅果而言,牽手阿里能得到的則是可預期的市場和發展價值。
01 投資加速“飛輪效應”
飛輪是一種奇特的機械組織,剛開始需要費很大的力才能轉動,而一旦超過某個速度,就會有很大的持續動能,此時要把它停下來反而很困難。這種飛輪效應在很多消費品行業都普遍存在,智能投影也是如此。市場積淀、技術積累、品牌沉淀等一開始“行動緩慢”,一旦突破某種臨界點后,就能獲得持續的領先,競爭對手難以鉗制和超越。
行業第一的堅果+資本巨頭阿里,這種強強聯合其結果是加速智能投影行業的“飛輪效應”。
原因在于,作為還算新興的科技行業,智能投影的發展無疑需要大量的資源輸入,仍然是比誰膀子粗的階段。阿里的投資,以及在此基礎上可能的其他技術資源,將會推動堅果加速運轉,讓市場、品牌、技術在行業爆發期提前達到“飛輪效應”臨界點,從而甩開對手,強者恒強。
02 渠道、入口增加新動能
在談論各大智能投影的市場表現時,天貓的數據常常被拿來PK,而天貓說來說去,也可看作智能投影“渠道”層面的優勢。
隨著技術溢出效應,堅果之類的廠商所做的創新固然給自己帶來了技術統治權,但追隨者的模仿很容易讓消費者對智能投影的印象同質化,例如都談亮度、都談音質、都談工藝,消費者是不具備太專業的分辨能力的,他們只看見了各大廠商類似的宣傳,其結果就是賣點的同質化。
如今,與阿里強強聯手后,堅果或能借助阿里強大的渠道能力(不僅是阿里電商系,還有阿里的生態企業)進一步拓展市場,此外,除了零售增量,堅果還能溝通阿里系的“大樹”擴大與用戶的接觸面,這對品牌的意義尤為明顯。
由此,困擾智能投影的“走量”問題或得到解決,堅果將實現規模效應,在供應鏈端贏得主動權,有了進一步降低成本、普及產品的機會。
03 跨越產品的“非連續性”
如果未來的趨勢會延續過去的發展(即發展是連續性的),那么企業不用怎么擔心市場的變化,畢竟“未來的趨勢和過去保持一致”,太陽明天會從東方升起,因為昨天今天都是都從東方升起。
但是,智能投影企業和許多其他行業的企業一樣,面臨的都是產品的“非連續性”,技術的趨勢在演變,消費者的口味也在劇烈變化,“未來的發展趨勢不再符合過去發展方向的假設”。
激光電視就是投影的新變化,堅果從智能投影到激光電視,其實就是在跨越這種“不連續性”。這種跨越,不僅僅更換了產品線,更是一系列資金、供應鏈、渠道、品牌等的全新謀局,是戰略級的動作。喬布斯做iMac,intel做個人芯片,都是如此。
堅果在獲得阿里領投的融資后,曾宣稱將大力發展激光電視,這說明,阿里對堅果跨越產品的“非連續性”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而這,將使得堅果不再面臨多數硬件產品都面臨的盛極而衰的命運,不斷有新的“盛”來維持企業的持續發展。
告別3C“微笑曲線”,堅果迎來“揚眉曲線”?
一直以來,在3C領域,雖然大牌產品們表面風風光光,但在整個產業鏈中獲得的價值并不多,大多數“利潤”被上游核心技術廠商(如智能手機的CPU和基帶)和下游復雜龐大的營銷渠道掙走。
3C完整生產鏈的所有利潤主要被研發與銷售兩端拿走,中間的3C品牌只得到少數的“利潤分成”,形成類似微笑曲線的分配形態。小米雷軍在母校武大說自己只掙5%的凈利潤率,被網友扒出5%已經很不錯,不值得吹噓自己良心,這充分說明3C品牌的處境。
不過,行業也有例外,例如華為依靠完備的生產鏈覆蓋日子過得很不錯,麒麟的表現讓華為既有充分的產業自主與自信,也同時享受了研發端的高額利潤分成。
從這個意義上說,堅果在智能投影行業的定位與華為有些類似,擁有全產業鏈能力:
端研發上,擁有光機與鏡頭兩大核心部件設計能力,在阿里投資后,前端研發料想將進一步布局,這從根本上亦符合當前國際經濟學形勢下我國產業轉型的需求;
后端營銷上,除了線上渠道的全面領先,堅果還搶先在線下進行了密集的渠道布局,門店覆蓋全國31個省市、已超千家,遠超同行三倍有余,未來將輻射更多的二三線城市甚至鄉鎮。
自主研發、自主營銷、全面布局,堅果在利潤表現上實現了某種“揚眉曲線”的效果:與微笑曲線相反,3C品牌自己占據了主要的利潤分成,大多數利潤不再拱手讓給鉗制自己的上游,或者層層加碼的渠道。
有主動權、能掙錢,這是堅果得以強勁發展的現實動力,而這樣企業被阿里等資本挑上并不意外。幾年的發展,堅果甚至已經讓智能投影擺脫“小眾產品”地位,開始與傳統3C品類并肩。
本次雙11,天貓官方公布銷售金額數據顯示,堅果進入整個3C數碼品牌前十,與蘋果、華為、小米以及索尼等大牌一同入榜,且奪得了辦公文教品牌銷售金額冠軍。
堅果的發展,已經不局限于在圈子內找對手。作為3C產品,一方面,強供應鏈、強品牌營銷、強技術支撐,堅果越來越像華為;另一方面,阿里投資堅果后,這個品牌下一步的動作,顯然不再會只是盯著“行業第一”,而是提升維度、沖擊3C大市場,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堅果,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若有任何疑問,請與本文作者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