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高亮度激光放映機的討論越來越多,越來越熱,似乎激光放映馬上將成為數字電影未來的趨勢,而我一直報以懷疑的態度。需要承認的是,激光光源的色域更寬,會帶來的畫質色彩提高,但是性價比著實很低。因為6萬流明激光放映機僅僅比傳統3萬流明氙燈光源的放映機的亮度僅提高一倍,而價格則貴了很多。
特別是聽聞一家公司給出了6萬6P流明激光放映機的亮度指標:在24m寬的白幕(1.8增益)僅能得到 7fL 3D屏前亮度(估計光效在22%),還是比較遺憾的。因為一臺傳統3萬流明放映機配置光可回收3D在金屬幕上的屏前亮度就能達到這個亮度(當然,均勻度是硬傷)。
后來聽說另外一家公司給出了6萬6P流明激光放映機的內置3D光效可以達到45%,即在24m寬的白幕(1.8增益)能得到 14fL 3D屏前亮度,我著實有些吃驚,因為這就意味著3萬流明激光放映機在同等條件下就可以獲得7FL 3D亮度。同樣是業界有名的公司,同樣的激光模塊配置,一個采用單放映頭,一個采用雙放映頭,不可能差距這么大呀。
據分析是這樣的,在單頭模式下,3萬流明提供給左眼3D畫面,另外3萬流明提供給右眼3D畫面,由于投影給左右眼畫面是間歇連續刷新的,即觀眾左眼看畫面,右眼看不到畫面,反之亦然,這樣總體感受到亮度是3萬×22%=6600流明;
而雙頭模式下,3萬流明提供給左眼3D畫面,另外3萬流明提供給右眼3D畫面,但是投影給左右眼畫面是同時刷新的,觀眾左右眼可以同時看到左右眼畫面,因此總體感受到亮度是3萬×22%×2=13200流明,正好是前者兩倍。據說另外一家高大上的Max公司也是采用雙頭模式,待考。
但是還是有疑問:其實雙機偏振3D在影院應用了非常常見,兩臺3萬流明放映機配上雙機偏振片,觀眾左右眼也可以同時看到左右眼畫面,但綜合光效也僅僅是16%(和被動式3D光效一樣),怎么到了激光時代,光效一下子提高了45%這個恐怖的高度?
作為技術控,深入一下傳統雙機偏正和分色3D方式后,發現問題出來3D原理上:
傳統雙機偏振方式:兩塊偏振片是有極性的,左右機投射的光被左右偏振片分別過濾形成兩個正交的完全偏振光,以保證觀眾左右接收的畫面不干擾的,但從原理上已經損失了50%的光,考慮偏振玻璃和眼鏡大約68%的損失,總的光效為(1-50%)×(1-68%)=16%。
而激光分色技術則不同,它不需要采用色輪來分色(光損失很大),而是從激光模式創造出兩組不同波長的RGB光, 3D分色眼鏡的左右眼鏡片分別接受不同波長的光,其眼鏡的光損失為55%,綜合光效為1-55%=45%。
這么算下來,倒是比較合理。如果按照這個45%光效來看,感覺激光的商用前景還是有希望的,因為影院自己可以算本帳,發現激光放映機的性價比更高:
為了達到7FL 3D中心亮度,采用24米寬金屬銀幕+傳統雙機4K(3萬流明)+服務器的總成本大約160萬,十年氙燈用量100支,成本110萬,總體270萬;特別說明的是,僅在使用初期,銀幕中心才能達到7FL 3D亮度,邊緣估計只能到3FL;使用后期氙燈有衰減,實際只能在銀幕中心達到4fl 3D左右。
為達到同等3D亮度,采用24米寬白幕+3萬流明激光放映機4K(雙頭)+服務器,270萬應該夠了吧,考慮激光沒有衰減,白幕均勻性好,整體3D亮度可以保持,激光放映機性價比優勢明顯。
好吧,看來激光放映機達到45%的光效是可能的,希望有影院上一套能實際測測。
文章來源:中國投影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