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公認的4K元年,在今年的NAB展會上讓大家對4K的未來,大增信心。4K逐漸的從一個概念到一個實質性的運用在發展。對于4K流程的拍攝,國內已經擁有了基本的流程。張藝謀新作《歸來》就是使用4K流程進行制作以及部分影院放映。我們都知道,一個東西如果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要建立一個好的生態環境,從前期制作,到后期播放,再到資金的輪回,缺少哪一步環節,一個東西都無法生存。
有機會采訪了在國內專業放映端生產商中影巴可戰略拓展部經理胥斌,從放映端聊一聊4K以及4K的放映現狀,從放映段看對生產端的要求。
4K瓶頸:觀影體驗不大!
電影吸引觀眾最重要的就是觀影體驗,觀影體驗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視覺體驗,一個完美的觀影體驗,才能讓觀眾體會到觀影魅力,其中分辨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他讓觀眾看到的畫面會更清楚,但是也需要其他的因素組合在一起,才能讓讓觀眾能夠特到一個好的體驗,比如說亮度,色彩,所有的加在一起,才能夠有一個非常精細的畫面,如果只是清晰度比較高,但是亮度不夠,其實人眼是不能夠分辨出來這些清晰度的。
分辨率一個是指靜態分辨率一個是動態分辨率。人眼對動態的分辨率比靜態的分辨率識別要低很多,也就是說,如果你看一個電影有許多動作場面,這些移動的畫面,會把分辨率對人眼球的刺激降的非常低,當2k和4K運動非常多的時候,人眼的分辨能力觀察不到兩個的區別,但是現在有一個非常好的技術,能夠讓人眼更好的分辨動態的畫面,就是高幀率,原來的電影是每秒24格的,這個高幀率可以讓數字電影每秒放60格,當每秒畫面刷新的次數多了以后,畫面的流暢程度就會提高非常非常多,畫面的流暢程度成倍的提高以后,人眼會就逐漸這些動態情況下2K和4K的區別,這個也是很多測試后的表明,如果4K分辨率能夠以60幀每秒高幀率來跑,人眼就會非常的清晰,非常實在的看到2K和4K的區別(此點北京電影學院技術系副主任朱梁老師,曾說過:分辨率是空間上的分辨率和時間上的分辨率,兩個的發展必然是一個走向)
4K不是一個孤立的概念,他應該是一個完整的體驗,高幀率,更好的亮度,更好的色彩,這些加在一起,才能夠體驗到技術提升帶來的差距感,如果只是4K,當畫面動起來特別是動作場面特別多,他的敏感程度是不夠的,人眼基本分辨不出這個差異。
4K電影院播放現狀
2K放映機到4K的放映其實區別不是特別大,不會對影院改造有什么困擾。其實就是需要銀幕相比更大些以及觀眾離銀幕更近些,這些觀眾才能更好的看出4k,目前國內的4K設備采用并沒有達到如火如荼的狀態,重要原因當然是片源的供給狀態,因為片源不夠豐富,影院其實是一個很中立的場所,他買4K設備只有4K影片累計到一定程度,他的4K設備能夠發揮出真正的威力時,他們才會去考慮。還有就是2K到4K對于普通觀眾來說,感受不到突破性質的觀影體驗,像3D擁有高票價的號召力,影院以及制作公司無法取得更高收入,所以影院對于4K發展興趣參與度目前還持有觀望態度。
當然,隨著影院競爭日漸激烈,高端影院不斷追求更為優質、極具沉浸感的觀影體驗,4K技術越來越吸引院線的目光,要想通過4K 技術呈現出震撼的觀影體驗,僅在影片制作時采用4K技術并不足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整個產業鏈缺一不可。
未來的4K發展
高幀率能夠最好地體現4K高動態分辨率的優勢,更好地滿足觀眾對沉浸視覺體驗的需求,這是一個發展的方向,未來制片方肯定會加強4K高幀率格式影片的制作,因此部署相應的4K放映技術應對未來趨勢必不可少。這是一種趨勢,我們也針對市場,開始推出了能夠以60幀/秒的幀率進行播放4K以及4K 3D內容的放映設備,但是真正的實施使用,是要靠市場來推動,需要整個產業鏈的進步幫助。
文章來源:中國投影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