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對電影發燒的人,哪怕在夢里,也有數都數不清的電影,高清晰大畫面,隨心所欲的自由和快樂……看電影,自然影院是首選,是一種身體力行的體驗式消費。而為了吸引大家去體驗,所有的商家都在努力的發掘各種賣點噱頭。今年非常火的智能硬件產品投影機,為了博眼球,把“大屏”,“4K”,“8核”等等噱頭,一樣不落的從平板市場和電視市場搬遷到了投影機市場。
本人近期觀摩了酷樂視微型投影機的新品發布會,廠商一反常態,不宣傳當下炙手可熱的互聯網名詞,大談光學設計。那么,不炒作4K這些賣點,這款新產品勝算幾何?
智能硬件,賣的都不是智能
前一段時間國產手機行業互掐,中華酷聯似乎賣的還都是硬件性能;小米賣的是發燒的理由,得屌絲者得天下;魅族華麗蛻變,一場幾個小時的發布會,大談MX4的金屬邊框生產工藝直逼蘋果,生態鏈打造服務用戶,一時風光無限,訂單猛漲。按理說錘子手機的實力略差,但是憑借著老羅認真的情懷,以及和王自如的辯論,卻讓錘子手機擁有了一大批粉絲。
一時間似乎都贏了,但是不難發現,手機作為智能硬件的最典型代表,其實賣的都不是硬件。
回過頭來說投影,酷樂視“U+電影院”就是“你家的電影院”的諧音,這款微投影新品,也沒有那么急吼吼地宣傳其智能特性,卻抓住“電影,就是社交”的主題,高調宣傳“看電影,是一種生活態度”,同時直指當下投影機用戶的痛點“跑焦,虛焦,調焦麻煩”等傳統問題,倡導當下屌絲們回歸家庭, 放下手機,通過居家生活,戶外露營的影院使用,重拾觀影體驗的初衷。
酷樂視U+電影院,是在發現了用戶的痛點,解決用戶的痛點嗎?
本人也做了一個基本的調查。到京東和淘寶,輸入投影機搜索,在熱銷的LED投影機里,看看宣傳頁面,多數智能投影機,都花了大量篇幅描述畫面大,怪獸八核,完全支持4K解碼等特點。這樣的宣傳有價值嗎?繼續研究了京東上某米的爆款投影機,仔細看了客戶評價,深入分析其中評和差評,才能去揣摩當下投影機產品的用戶心中的痛點。總結多個中評和差評都集中在幾個案例上,京東送貨問題,虛焦問題,使用問題,溫度問題,網絡直播電影的色彩跟水洗過一樣等等。另外也有反映智能系統死機系統慢的問題,但是都比較少。
這樣的研究其實應證了當下互聯網經濟時代的用戶投票原則: 客戶會因為看得見的某些優點而買單,卻一定會因為使用后的痛點而退貨。
酷樂視U+也是一款智能硬件。只是從發布會上來看, 廠商沒有過多強調智能,基本是把這款產品的智能功能當做一個標配,實現了”Me Too”的性能而已。相對而言,濃墨重彩的篇幅,放到了“光學高清和極致色彩”上。似乎正是沖著這些個用戶的痛點而去的。
現場發布的產品特性包括“四重精工雕琢,極致光學高清”的光學引擎設計,以及全球同類最小體積等特性,看來在這場家庭影院投影機的市場中,勝算還是不低的。
至于我的分析,信與不信,就由你自己把握了。
打鐵還需自身硬
酷樂視U+電影院的研發工程師絕對是下硬功夫去鉆研行業積弊了。家用投影業界采用普通玻璃及樹脂鏡片居多,其工作一段時間以后熱脹冷縮的弊端所帶來的畫面模糊,一直被詬病。酷樂視U+電影院采用的鑭系光學玻璃鏡片制造鏡頭,由于其高折射率、高透過率、低色散等特性,首先被廣泛運用在的地方是專業級單反鏡頭之上。
4K概念在透支市場和飲鴆止渴
在發布會上聽到“高清”≠“清晰”、“4K”≠“更清晰”這個概念,結合我這兩年追求4K而不得的痛苦,我明白這是行業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乏力表現。據介紹,投影核心芯片廠家美國德州儀器所供應的DMD元器件為720P規格。市面上支持4K片源的公模產品,無論宣稱其能具備1080P或4K的解碼能力,都會因最終輸出畫面的物理特性而被限制在720P高清范圍。
另一方面,一部普通的藍光3D(1920×2205分辨率)電影,大概要50G左右的容量,而一部4K(3840×2160分辨率)電影,則會達到100G以上容量。這樣的片源,無論是下載,還是購買,目前都很難獲得。網上所謂的超清片源,其實甚至還不到720P。
話說4K電視也好,4K投影也好,其實都是在透支市場而已。實在地觀看到720P的高清畫面,聚焦清楚觀看過程中不跑焦,色彩驚艷逼真,或許才是當下影音愛好者的心聲和真實述求,也會成為家庭發燒影音的里程碑產品。就像酷樂視U+電影院發布會現場一臺展示用的老電影放映機一樣,盡管時光流逝膠片泛黃,但依然沉淀出經典味道。
文章來源:中國投影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