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前,3D投影可謂是“技術領先應用”,在應用還沒有解決之前,設備就已經開始進入各種使用環境,當用戶名過了“興奮期”之后,發現自己為之買單3D功能變得沒有用武之地。看電影沒有片源,演示教學無法應用。
《3D泰坦尼克號》的票房高漲,證明3D對廣大的觀眾還是有較強的吸引力的,但是3D設備的道路則充滿了荊棘,盡管其提供了用戶喜歡的3D功能,但這種功能卻難以讓觀眾買賬,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還得從3D開始流行說起。
內容導航:
3D功能已經過時? 敢問立體設備路在何方
《阿凡達》的風行,讓3D產品開始大行其道。各種具有3D功能的產品終端層出不窮,從電視到顯示器,從投影機到手機,一時間仿佛3D產業已經完全成熟,一場立體革命席卷了顯示領域。消費者們一時看花了眼,在很多人還搞不清楚主動式3D和被動式3D區別之時,各種廠商又開始引入“不閃式”,“裸眼3D”等新名詞,3D市場的繁榮可謂一時無兩。

作為大屏顯示終端,投影機的3D化也是非常之快。上游芯片廠商德州儀器推出單機3D方案,搭載這種具有3D功能DMD芯片的投影機,都可以實現主動式3D效果。于是眾多DLP投影機廠商都紛紛推出了3D投影機,無論是家用還是教育,商務,甚至是LED微投,都具有了3D功能。而LCD投影機廠商也很快跟進,愛普生一口氣推出多款3D+1080P家用投影機。
而在2011年眾多家電賣場都忙不迭的將3D電視上架,并迎來銷售的高峰,甚至連導購員都來不及學習足夠的3D知識。夏普、LG、康佳、索尼、三星、創維、TCL、長虹都召開新聞發布會,推出新品3D電視,3D電視大有“一統江湖”的磅礴氣勢。
除了電視和投影機,顯示器和手機也有3D產品出現,其甚至是“裸眼3D”,3D功能可謂到處開花。但3D顯示革命可謂來勢洶洶,后勁卻嚴重不足,從投影行業來看,到了2012年初,眾多廠商都不在宣傳3D功能,其對3D的態度變得模棱兩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