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年前,100英寸的顯示畫面,只有在電影院,或者航天工程中心才能看到;10年前三四百英寸的顯示畫面已經能服務于核心城市的公共指揮管理中心;而現在三四百英寸的顯示畫面足以普及到大多數發達地區的縣域城市的公共指揮管理中心、大型戶外廣告應用之中;10年后呢……也許那個時候20年前的尖端產品已經成為社區或者街道級的機構能夠使用的產品。
大屏幕顯示技術的發展,已經成為變革人們基本生活方式的一種
技術:大型廣告、舞臺背景、交通指揮中心、航天發射控制指揮、鐵路調度、安保監控……或者在人們的視野之內,或者在公共服務的背后,以捕捉、通信、顯示和智能分析
技術連接起來
大屏幕行業銷售額雖然總量不大,但是已經成為IT和數字電子產業中增長最快的細分分支,連年保持30%以上的成長速度。
目前,
大屏幕顯示行業正處于一個前所未有的
技術和新應用模式爆發期。尤其是新興的捕獲傳感
技術、傳輸通信
技術、顯示處理和智能分析
技術的發展,正在一些前所未有的領域為大屏產業創造嶄新的增長空間:
數字標牌、櫥窗顯示、觸摸查詢、
虛擬仿真、大型科研應用、數字生活和城市——每一個新機遇都蘊藏著巨大的藏富商機。
內容導航:
顯示:DLP拼接不再孤單
在大屏幕顯示行業的早期市場上CRT拼接和DLP背投拼接技術是最主要的技術模式。其中,CRT技術由于單個顯示單元難以突破30英寸的瓶頸,很快不能適應大屏幕顯示畫面越來越大的需求。DLP投影顯示,則由于能夠在更大的畫面上控制成本的增長,成為市場主流技術,并在國內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相關服務企業。

而在2006年前后,大屏幕拼接顯示技術從單一的DLP背投為主,逐步過渡到了平板顯示時代。先后出現了PDP等離子拼接顯示產品和LCD液晶拼接顯示產品。目前這兩大技術都用42英寸到60英寸的產品問世。其中,PDP產品已經實現2毫米以下的邊框厚度,在顯示縫隙這一拼接關鍵技術上直追DLP的腳步。
LCD液晶拼接的特點則主要集中在:大批量制備的標準化技術、性能和價格優勢上。雖然三星、LG、夏普等企業在核心面板上還不能提供媲美DLP拼接技術的縫隙控制技術,但是卻能夠低成本的供應更大量的產品。為拼接顯示在安防監控等對“縫隙”需求不嚴的市場的大力發展奠定了基礎。
PDP和LCD在技術體系上,都具有產量規模化容易(因為有浩大的平板彩電產業的支撐),低成本化迅速和核心器件標準化、性能更為穩定的特點。這些特點適合一些外圍企業,在低成本、低技術門檻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大屏幕顯示品牌,并提供優秀的整體解決方案。平板拼接的供給數量能力和從業企業總量都非常客觀。這種情形一方面有利于平板拼接市場的快速擴張,同時也客觀上促進了拼接顯示產品在更大范圍內的應用,但是也帶來了一系列行業負面影響。
平板拼接技術的出現,使得拼接市場品牌紛亂、價格體系嚴重失衡、產品服務質量也參差不齊。這給本身已高技術著稱的拼接大屏行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更使得個別品牌企業不得不被動應戰。
傳統DLP拼接企業,陸續拖出液晶拼接產品、等離子拼接產品,甚至涉足LED大屏顯示已經是一種趨勢。這反映了不同技術門類之間競爭的復雜性——沒有任何一個企業能夠確認這種技術多元化開花結果之后,哪一個會一統江湖;或者大屏產業的顯示技術門類會一直五花八門。
在未來,OLED顯示技術也會加入拼接市場的競爭:三菱公司已經在做這方面的市場嘗試。OLED技術的顯示效果更出色,同時也有利于輕薄化、節能和無縫隙拼接產品的設計。最為重要的是,OLED是一種顯示屏幕可以實現柔滑的技術。如果加以三五年,OLED拼接產品發展成熟,或許會有望成為最主流的技術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