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激光與LED 光源優勢對比
激光能否取代LED,是個必然趨勢,但是短期內完全取代LED還有一些難題。其中,比較糾結的熱門問題,集中在色域和亮度上。

激光光源模組
有人說,激光能超越LED,是因為色域更廣,其實這個觀點不完全對。單純從色域看,白色LED小于標準色域范圍,而三色LED也只是小幅大于標準范圍;而激光的色域范圍大幅領先,遠大于標準色域。然而,受限于技術,色域只是一種最理想的數學模型,在現實中往往或脫離實際。因為現階段,人類能掌控的激光只有幾個波段,未能覆蓋全部,因此其色域也是不完整的;同理,LED亦是。激光,在色域方面強于LED,只是理論上的,是我們一廂情愿的想法。
在新光源方面,激光真正的超于LED的優勢就是亮度,F階段,LED投影機最亮僅能達到1000流明,而激光的亮度幾乎無限制,是人類有能力創造的可以接近太陽亮度的唯一光源。據維基百科介紹,在地球表面,中午太陽直射的亮度約在8萬到15萬流明之間;人類創造的激光擁有如此能力,已是毋庸置疑的光源王者。
從現階段發售機型的實際表現,純LED投影,在色域方面還是有一定優勢,但是在亮度方面徹底輸于激光投影機。全球最早發售的激光投影機,明基LW61ST的亮度可達到2000流明,而且還有上升的空間;而現階段最亮的投影機,由巴可的激光工程投影獲得,達到了55000流明。
激光光源 安全性分析
看過激光舞表現的朋友,一定被激光那種與眾不同的顯示效果所迷惑。然而,在現實應用中,激光的優勢定向性,恰恰也是它成為光源的最大障礙。
激光,是現階段,人類制造出來的,唯一能和太陽比拼亮度的光源。激光刻分為很多檔次,以可理解為能量、波長不同,對應的顏色也大不相同。
可見激光的波長在400nm到700nm,隨著功率的增大,可見性越強,但是對人眼的傷害也倍增;無論是何種波長、顏色的激光,對人眼都有傷害。因為激光的誤操作,暫時性失明,造成的嚴重飛行事故,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慘痛歷史。
激光,是唯一具有多重嚴格限制的光源技術。在美國,激光器受美國國家標準學會、食品管理局和藥物管理局等管理。民用領域的可見激光指示器,強制要求小于1mW的功率運行;工業用的激光指示器,不得高于5mW。
其實,歐盟的標準更苛刻,歐盟暫時未放開生產、更高亮度的、非軍用級激光顯示設備的許可,現階段還明確限制5000流明以上的激光光源在投影方面的應用。
點到面 光源化的關鍵技術
將定向性、即集束性最強的激光作為光源使用,技術的難點很多,其中最核心的最關鍵的就是擴散技術。克服激光集束性的方法很別獨特,以明基LX60ST和LW61ST為例,其光機中內置了兩片擴散鏡片,將點光源轉化為面光源。

激光投影光機工作原理示意圖
未經過擴散的激光,只會以點光源的形式出現,不僅無法成為面光源,而且點陣后的光斑依然明顯,只能進行簡單的激光舞表演,而且呈集束狀態的激光對人眼的傷害不可估量。
集束性的特點讓激光非常穩定,對于投影光源卻是非常不利的因素,只有透過擴散片后才能變為可用的、發散性的面光源。

擴散片工作原理
激光光束,依次通過兩個擴散片后,轉化為面光源,達到了投影光源的使用需求。
在拆解過程中,兩片擴散鏡片隱藏在光路上,不易察覺,但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激光經過了兩次擴散,但是激光的能量還是比普通光源強,實際使用中建議用戶不要直視鏡頭。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文章來源:中國投影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