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影網資訊】京東方與華星光電分別在6月底與8月初正式點亮面板,使中國大尺寸面板產業鏈正式向上延伸,提高彩電主要零組件國產化比例。京東方與華星光電采取不同經營模式:京東方采取多產線經營,一站式提供客戶完整的產品線支持;華星采取“類群創模式”,透過相關合作廠商達到8.5代線的產能消化。這兩者在經營上會逐漸凸顯優勢,在未來中國市場上將有利基點。
面板國產化實踐 帶動上游材料投資
近期京東方、華星大尺寸面板開始量產,表示中國面板產業進入一個新的紀元,大尺寸面板逐漸國產化,而不必受制于外資企業,甚至于更上游的面板材料也逐漸在中國設廠,達到本地化生產的目標。在面板廠產業中越高世代的產線,相關零組件勢必越需要緊鄰近面板廠制作,例如玻璃基板,由于玻璃越做越薄,易使玻璃越容易受到外力影響而破裂,尤其在運輸過程中所導致的損壞,勢必與面板廠越近越好。又例如偏光板,面板廠不希望堆積太多庫存,但又很急需,若偏光片廠在旁邊,就可以切割符合當時需要的尺寸,可以達到快速生產的目的,所以將帶動一波上游材料的投資與建廠。
京東方采取多產線一站式策略 滿足客戶需求
京東方本身擁有4.5代線、5代線、6代線以及8.5代線,具有完整面板產品的切割產線,分別生產不同產品,4.5代線生產手機等手持式產品,5代線生產平板計算機、筆記本等應用產品,6代線生產Monitor及小尺寸TV面板,8.5代線則生產大尺寸TV面板。所以包括面板的所有產品應用,京東方可以讓廠商達到一站式的購買,減少供應商的數量。中國品牌廠商,很多都具有從小屏到大屏的終端產品線,一站式購買的供應商策略對供應鏈管理和成本控制有相對的優勢。
除了上述優勢之外,京東方本身也透過一條龍的方式,提供整機產品給客戶,以多元化的方式服務客戶,客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購買open cell、模塊、整機等,以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華星通過合作伙伴去化產能 TCL透過類群創模式獲利
目前華星光電的股東組成有TCL、三星與深圳政府等出資建立,若以股權比例來分配產能,三星需承擔15%的產能,TCL需承擔55%的產能,另有30%將提供給其它TV整機廠。根據最大月產能12萬基板為基準,假設平均切割片數為15片,并考慮良率達到80%,一年可達到1700萬片左右的產能,考慮TCL需承擔850萬片,以目前TCL整機出貨能力,則完全可以消化既有產能。另外,三星在全球市場具有相當的量,這樣的產能去化對三星而言,是十分容易的。
若以TCL與華星光電一并來看,有點類似以前群創模式。群創模式中,面板產能提供組裝產品量的70%,其余的30%采取外購的方式。從TCL采購面板的數量未來將突破1000萬片,其中一部份由華星光電供應,其余則可以采取外購面板的方式。
華星光電具有較佳的地理位置,國內骨干TV企業中,創維、TCL、康佳,及代工企業富士康、冠捷都有在華南設廠,在產品的運送成本將可以降低成本,除此之外,還有其它較小的TV品牌也幾乎都在華南一帶,所以華星光電在地理位置上的優勢優于其它面板廠。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奧維咨詢產業中心,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若有任何疑問,請與本文作者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