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記者從業內了解到,未來電影傳輸即將走入衛星。中國電影發行方式告別硬盤拷貝和快遞寄運,通過衛星傳輸可以直接將電影拷貝發送到指定的接收終端。預計到8月份,全國將建成70-80個數字電影拷貝的下載點。我國自主產權的大容量文件無損耗無線遠距離傳輸技術是衛星傳輸電影拷貝的關鍵技術,即將在8月24日-27日召開的BIRTV展覽會上得到全面展示。不久的將來,觀眾將告別“膠片感”,但隨著數字技術的日新月異、數字化電影更方便的后期制作、更小的制作和傳輸成本、不會失真、更利于防止盜版、畫質不斷提升等因素,將成為產業制勝的法寶。

美國20世紀福克斯影業近日宣布,自2012年1月1日起,將不再提供35厘米電影拷貝予香港及澳門地區的電影院。業內人士預計,至2011年底,整個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地區,電影院數字放映機將擁有九成以上的比例。
10年間,中國電影正式從膠片時代踏上數字征程。在行業發展中,制片方、影院各有一本賬,市場正是這場變革的決定者。
影片制作源頭向“數字”轉型
據影院經理們反映,目前國內影片制作源頭開始普遍采用數字制作,電影膠片拷貝越來越少。
“國內中小導演和新生代導演開始普遍使用數字拍攝,僅有少數成名的大導演仍在使用膠片拍攝。”新影聯常務副總劉洪鵬分析道,選擇用膠片攝影機拍攝,在畫質、色澤方面要比數字成像強得多,但成本卻遠遠高于數字拍攝。
“一個小時長度的電影,膠片拍攝和數字拍攝成本相差甚遠。膠片一旦成像,如果需要修改,就意味著報廢,而數字母版則可以隨意刪除。”劉洪鵬稱,有時一個鏡頭動輒就要拍上幾十條,成本過高可能導致吸引不到投資。
目前,國內外數字電影制作有三種方式,一種是計算機生成;第二種是高清晰攝像機拍攝;第三種是膠片攝影機拍攝完成后,再數字化到電腦硬盤里。數字電影節目的發行不再需要洗印大量的膠片,既節約生產成本又利于環保。一旦數字電影信號發出,無論多少家數字影院,也不管它位于地球的什么位置,都可以同時映出同一個節目。目前,計算機生成技術在好萊塢使用更為廣泛,而國內導演則使用后兩種拍攝方式。
“數字電影可以避免出現膠片因光源照射導致的老化、退色,確保影片永遠光亮如新,還可以憑借充分的像素穩定性確保畫面沒有任何抖動和閃爍,而且觀眾再也看不到像雨點一樣的劃痕磨損現象。”上海上影數碼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朱東茸介紹道。
數字發行成不二選擇
而在拷貝發行領域,數字化更成了制片方的不二選擇。中影集團一位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數字放映省去了膠片拷貝和運輸產生的成本。制作一個膠片拷貝的成本是8000元到10000元,加上運輸成本,是一筆巨大的開支,近年中影制作的《南京!南京!》和《赤壁》等大片,全國拷貝發行數量都超過了1000個。
據媒體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的《讓子彈飛》,膠片拷貝只有500個,數字拷貝則高達3200個,產出了影片70%以上的票房。此前《功夫之王》曾創紀錄地制作了近700個膠片拷貝,有人質疑,僅此一項投入就足夠拍一部小成本電影了。“一些大片目前還在發行膠片拷貝,原因是有些影院還保留了膠片機,他們追求的是全覆蓋。這部分占市場比例非常小,僅有1%-2%左右。”劉洪鵬說道。
而記者從業內了解到,未來電影傳輸即將走入衛星。中國電影發行方式告別硬盤拷貝和快遞寄運,通過衛星傳輸可以直接將電影拷貝發送到指定的接收終端。預計到8月份,全國將建成70-80個數字電影拷貝的下載點。我國自主產權的大容量文件無損耗無線遠距離傳輸技術是衛星傳輸電影拷貝的關鍵技術,即將在8月24日-27日召開的BIRTV展覽會上得到全面展示。
不久的將來,觀眾將告別“膠片感”,但隨著數字技術的日新月異、數字化電影更方便的后期制作、更小的制作和傳輸成本、不會失真、更利于防止盜版、畫質不斷提升等因素,將成為產業制勝的法寶。
影院“被迫”接招
有消息顯示,目前中國平均每天新增4塊銀幕,其中90%以上為數字銀幕。電影院這一終端完全實現數字化放映,才意味著數字電影產業時代的到來。
“我們的影廳設備基本全"數字"了。膠片機保留了一些,用于特殊需求。”時代華夏今典院線公司營銷策劃部總監馬賀亮介紹道,目前國內院線流行兩種標準,一種是以1.3K數字機為主,用于放映國產片和批片;另一種則是以2K數字機為主,用于放映好萊塢大片。根據市場不同,影院將選擇不同的配置。“目前國內的電影制作方都已經掌握這兩種技術,1.3K制作技術在國內已經相當成熟,2K是主流,還能兼容國產片,但成本是1.3K機的幾倍。”近年來,今典集團通過繼斥資6億多元與中國電影集團合作“中影今典數字影院”、在全國高端影院中鋪設蒙太奇DCI-2K數字電影放映機,并與北京電影公司進行合股改制后,今典影視傳媒集團在推進數字放映進程中動作越來越快。2009年就完成了數字覆蓋率達70%的票房銀幕,并于2010年底前完成數字電影放映機在中國二三線城市的鋪設。
“我們90%以上影院配置了數字放映機。”劉洪鵬介紹道,目前一些老影院遺留下來的膠片機還存在,而在影院革新過程中,不放心全數字投入,膠數雙機的也有,但膠片機和1.3K以下標準的數字機總體比例不到10%。
對于影院數字化的進程,劉洪鵬表示,雖然是源頭膠片片源截流使得影院被迫應招,但從大趨勢看,影院設備升級是大勢所趨。雖然政府并沒有為電影的數字化進程制訂日程,但電影專項基金會對配置數字機的影院進行獎勵,各地政府也有相應政策激勵,使得這一進程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