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國數字顯示產業要“軟”“硬”兼施
中國投影網等離子顯示器資訊 2011-7-13 11:09:36 編輯:木鐸 [
大
中 小 ]
 |
|
【中國投影網資訊】想要打造屬于中國自己的數字顯示產業,僅靠幾個TFT-LCD高世代線工廠是遠遠不夠的。TFT-LCD產業的發展需要各個企業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選擇有潛力的產品定位去實現追趕,甚至彎道超越;更需要產業鏈的高效整合,上下游企業的通力配合來降低成本。此外,行業需要重視智能平臺以及產品內容的開發,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實現差異化競爭,通過挖掘培養高級人才、技術骨干以保證企業擁有持續的競爭力。
TFT-LCD是當前主流的顯示技術之一,廣泛應用于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多媒體終端、筆記本電腦、監視器等方面。其產業發展最快、產品開發最活躍、應用增長也最迅速。如今,隨著“十二五”規劃確定將平面顯示技術作為重點發展行業,TFT-LCD所散發出的巨大產業帶動力越來越得到各地政府的青睞,中國TFT-LCD行業的投資熱情正在急速膨脹,行業面臨的問題隨之凸顯。
平板顯示面臨技術換代,新技術層出不窮
目前,全球正在擴建或籌建的平板顯示生產線主要集中在高世代TFT-LCD和AMOLED生產線。其中,夏普、三星、友達均在準備TFT-LCD11代生產線的建設。與此同時,三星的AMOLED5.5代生產線建設已完工,預計未來兩三年內可實現8代線的量產。韓系廠商大力推行AMOLED,日本佳能與東芝也不甘示弱,表示將于近期實現SED(表面傳導電子發射)技術的量產,該技術將徹底拋開液晶。從顯示質量上來說,SED采用與普通顯像管相同的熒光粉,亮度每平方米可達400cd,在色彩飽和度及銳利度方面,都是當前液晶和等離子電視所望塵莫及的。而且SED屬于自發光顯示技術,不存在可視角度與響應時間的問題。從制作工藝流程來看,SED擁有比AMOLED更簡單的流程,這意味著,SED技術不僅可以帶來優秀的顯示效果,同時會大大降低面板成本。屆時,TFT-LCD無論在成本還是顯示效果上都不占有優勢,下一代顯示技術將會逐步替代TFT-LCD成為市場主流。因此,TFT-LCD的發展空間受到了很大的威脅。
與此同時,蘋果熱引發的移動終端革命,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出貨量越來越大,并且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快速發展,產業的高利潤區域逐漸集中到10寸以下的高清晰度屏幕(PPI大于300)。為了迎合市場,夏普正在將龜山的8代線工廠進行改造,用于生產中小尺寸面板。
國內投資熱情高漲,競爭激烈
在政策的驅動下,TFT-LCD生產線高速擴張。目前我國明確建設的高世代TFT-LCD生產線已達5條之多,加上籌建中的生產線,屆時全國僅7代以上的高世代線產能就可達到每年500萬片以上,這預示著國內工廠每年可生產9000萬臺以上32寸電視機。但是2010年中國的電視機銷售量僅為3000多萬臺,并且CRT(彩色顯像管)的市場占有率僅有16%左右,可用于替代的市場空間非常有限,中國高世代線產能過剩的風險加大。
國內面板廠商似乎也意識到,如此急速擴張的結果很可能導致2012年面板產能過剩,但是日韓企業遷移中國,在一定程度上又刺激了高世代線的投資。日本大地震后,日本面板巨頭企業遷移中國的傳聞,使得舉棋未定的韓國面板巨頭加快了在中國的高世代線項目,日韓面板巨頭企業與中國整機制造商之間微妙的合作關系也發生了合縱連橫的變化。
目前,液晶面板企業除了京東方致力于發展自己的彩電品牌以外,其他企業均已形成各自的“面板――彩電”陣營。其中,TCL出資1億美元,持有蘇州三星電子液晶顯示科技有限公司10%的股權;作為交換,三星電子也從深超科技手中拿到了華星光電15%的股權;而創維入股LGD8.5代線,投入1.334億美元獲得10%股權。長虹、康佳、海爾與友達全資控股的昆山龍飛8.5代線合作緊密。海信則宣布將與多家面板企業保持良好合作。可見國內的彩電企業已經與各大面板商形成了戰略聯盟,劃分勢力范圍,一場大戰即將開打。
但是,我國TFT-LCD起步較晚,大部分的專利都集中于日韓以及臺灣企業手中,而且,TFT-LCD制造工藝的復雜性導致了生產過程中處處有專利“地雷陣”。如何避免受到專利壁壘的約束,這是本土企業走出去的必經之路,在大力建設高世代線工廠之余,如何提高自己的研發能力,在專利戰時能夠立于不敗之地,這將成為未來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
原材料和設備亟待國產化,產業鏈缺乏高效整合
TFT-LCD產業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鏈聚集型產業。并且該產業周期性波動較大,技術更迭較快。在全球化的推動下,過去單打獨斗的模式已經難以適應快速反應的市場需求,制造業競爭已經轉變為產業集群之間的競爭。一個產業集群怎樣通過合作將終端產品賣到消費者手里,怎樣提高自己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才是整個產業良好發展的終極目標。尤其是TFT-LCD行業的特殊性,導致該產業鏈的環節繁多。在產業鏈中,高附加值部分體現在上游材料供給和下游的終端銷售,平均毛利率可以達到50%以上。處于中間環節的面板制造業附加值最低,毛利率在-25%~+30%之間。眼下,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率和市場份額已經相互滲透形成一定程度的利益捆綁。但是原材料和生產設備的國產化不到10%,并且重要原材料和設備仍被外資壟斷(諸如:玻璃基板、液晶、光學膜、濺射機、PECVD、曝光機等)。
缺乏第三方內容提供商
隨著“三網融合”以及“物聯網”的不斷推進,加上“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概念的提出,傳統顯示產業逐漸變成了整個信息化產業中的一個環節,如果企業發展的目標仍停留在電視機、電腦、移動電話等硬件產品的制造階段,必將得到替別人做嫁衣的下場。在互聯時代,內容才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這正是我們缺乏的并且迫切需要迎頭趕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蘋果的成功不是偶然,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蘋果注重內容的發展才有今天的成功,如其不 斷 推 出 的 ITUNES、APPSTORE、IBOOKS等。互聯時代內容為王,一個沒有內容的產品是沒有靈魂的,它只會隨波逐流,輕易地被替代。或者,不可避免地陷入同質化競爭,惡性殺價,企業利潤不斷減少,最終導致整個行業不景氣。
因此,中國企業在TFT-LCD的發展熱潮中必須冷靜思考。發展TFT-LCD不僅僅是發展更清晰、更逼真的顯示技術,更要發展內容。技術只是手段,內容才是用戶真正需要的。在不斷提升技術、良品率,完善產業鏈本地化-國產化布局,降低生產成本的前提下,應重點開發產品的靈魂。另外,行業急需自己特色的平臺,當下ANDRIOD、IOS、WINDOWS7、WEBOS等平臺層出不窮,而中國在這方面還很落后,只有擁有自己的平臺和內容,產業的發展才不會淪為別人的嫁衣,不會在終端銷售時受制于人。
文章來源:中國投影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