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電子元件業機遇凸顯
從競爭來看,全球電子元件市場的集中度較高,在以電阻、電容、電感為代表的市場中,日本企業的競爭力強勁。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日本企業被動元件(包括電阻、電容、電感)產值占據全球60%左右的份額,位居全球行業前三的村田、TDK、貴彌功均為日本企業。近年來,雖然日本本土的電子元件制造能力持續下降,但全球主要產能仍在日本,其整體產業優勢依然十分明顯,在全球晶片電感、固態電容、陶瓷電容等高端元件的市場份額依舊超過50%。
賽迪顧問產業分析師認為,由于地震的影響,日本本土的高端電子產品供應緊張,市場需求也可能隨之增加。此外,地震導致有能力對日本產品形成替代的國外企業將部分產能向高端產品轉換,因此將在中低端電子市場留下更多的市場空間。
此次地震中,有接近40家日本主要電子元件企業的制造工廠因位于地震直接影響區域而不同程度地蒙受損失,總數接近日本本土工廠及子公司的一半,其中TDK、貴彌功、太陽誘電等企業受災尤其嚴重。
日本是中國電子元件進口的最大來源國,特別是在電容、電阻和電感產品等領域更為突出,2010年中國企業自日本進口以上3類產品所占比重分別為35%、28.1%和18.8%。短期內,中國對日本此類產品的需求將受到較大影響,但對于中國電容器生產商尤其是高端產品生產商而言,則構成了直接利好。由于日本相關廠商停產或者運輸物流受損難以很快恢復,中國相關企業可能成為替代者從而受益。
從中長期來看,此次地震事件可能會深層次影響日本電容器的產業布局。受到核輻射的部分有可能形成長期(甚至是永久性)的封存,日本電器電容器生產企業將不得不加快其產業鏈的對外轉移,
業內人士指出,地震后日本企業出于風險轉移的目的將重新調整其產業布局,并加快向海外轉移生產能力的步伐。亞太區域及中國作為日本企業的主要投資目的國,將在此輪產業轉移中獲得新的機遇,特別是上游的原材料和設備環節,承接產業轉移的機會更大。這對中國具備技術優勢和產業鏈優勢的企業而言將是巨大的潛在機遇。
頁碼: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