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2008年的時候,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曾經發布了非常積極樂觀的研究報告:2013年全球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電視機出貨量將從2007年的3000臺增長到280萬臺,銷售收入將從2007年的200萬美元增長到14億美元。但是時至今日,全球真正上市的OLED電視還是只有索尼的“XEL-1”這一款,并且其也早已停產。再看看其他日系品牌,很多也暫緩了OLED的發展步伐。從開始研發以來,OLED
技術已經走過了近十年的光景,但是時至今日其還一直在“非主流”的區域徘徊。那么,對于OLED來說,未來路又在何方呢?
內容導航:
顯示貴族OLED 未來的路依舊充滿坎坷
每平米60萬元,三菱電機在前日CCBN展會上公布其最新的OLED顯示屏價格的時候,很多人都驚掉了下巴。

可彎曲的OLED屏
其實對于很多發燒網友來說,OLED技術并不新鮮,甚至對OLED技術還有很深的了解:OLED的特性是自發光,不需要背光源,具有更薄的外形、更寬的視角、更快的響應速度、更低功耗、更好的色域和色彩還原、更高的對比度和更寬的工作溫度范圍,再加上重量輕、構造簡單等優勢,被視為21世紀最具前途的產品之一。

索尼XEL-1是全球首部量產的OLED電視(目前已停產)
早在2003年起一出現之際,便有很多人都驚呼OLED將在未來不長的一段時間內占據主流領導地位。而時間進入到2011年,我們見到采用OLED顯示屏技術的產品還是寥寥無幾。這些年中,2007年年底,索尼便推出世界上第一臺OLED電視“XEL-1”,尺寸為11寸,售價為1800美元。在2010年,LG也展示了其一款尺寸為31寸的OLED電視(并未正式上市銷售)。此外,還有很多讀者朋友對手機上使用的AM OLED屏也耳熟能詳,對這種技術與傳統OLED之間的區別也深為不解。

OLED電視更為輕薄
不過之前我們看到更多的OLED是民用消費市場中的應用,在工業級市場中筆者之前還從未見過。相對于手機電視屏而言,工業級顯示監控所使用的屏幕動輒達100寸以上,售價基本上全部以百萬計乃至千萬計。此外,在顯示器領域我們也能偶爾見到OLED的身影。就連蘋果這樣的公司,也來正在申請OLED顯示技術的相關專利,雖然其并沒有在任何產品使用OLED技術,而是選擇了高像素密度的IPS面板。
那么,到底什么是OLED屏呢?未來OLED將會應用在哪些方面?我們生活中的影像設備又會因為OLED的出現引發哪些革命呢?下面筆者就和大家一起來深入了解OLED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