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影網資訊】以一面墻或是一幢大廈為背景,將燈光巧妙地投影其上,營造裸眼3D場景,融入飛機、金魚、坍塌、鮮花等與眾不同的創意,讓現場所有人感受與3D電視、電影不一樣的立體視覺效果——如果你親臨現場看過這種商業裸眼3D制作,一定會與許多網友一樣瞠目結舌。
此前,廣州太古匯開業典禮上就利用一段3D視頻來描述太古匯十年的發展歷程,雖然只有短短的兩三分鐘,但其獨特的構思和視覺的沖擊令現場的觀眾無不嘖嘖稱奇。沒錯,它也叫3D視頻,但場景更加宏大,創意更加重要,而制作的手段則與3D在電視和電影完全不同。日前,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時尚、地產、商界等商業活動中,它頻頻亮相。它以一種另類的形象,蔚然為一種時尚,沖擊著觀者的眼球。
商用3D視頻:
融入實景與眾不同
“商業活動中展現的3D視頻今年才在國內逐漸興起,它與3D電視和電影的拍攝技術完全不同。”10月15日,圈內以3D地畫出名的廣州萬氏兄弟中的弟弟萬以珩向E天下記者介紹,3D視頻不同于3D電視,3D電視僅限于正面的角度,如果站在側面,立體視覺沖擊力就會減弱甚至沒有。而3D視頻則不然,它利用多角度多平面進行全方位的展示,不僅限于正面的墻體,甚至頂上,左側、右側都能有圖像顯示,真正做到立體,讓人身臨其境。
另外,3D電視在平面白色背景播放時效果最佳,而3D視頻則不需要,它可以根據現場的環境,將凹凸不平的墻面、窗戶、雕塑都融入視頻。比如一張桌子上有一個魚缸,它作為3D視頻的一部分,利用后期制作,能夠將魚缸中的魚放大后“飛出”,或是將魚缸弄“碎”,更或是將水草從魚缸中蔓延出來到另一面墻上等效果。因此,其3D效果可以呈現在任意大的物體之上。
據了解,3D電視或電影目前可以使用3D攝像機來拍攝,拍攝的視頻本身即具有3D效果,然后通過3D終端來播放,而目前觀眾還得戴上3D眼鏡。“商業中的3D效果,則是通過3D投影儀來實現,普通2D攝像機拍攝畫面后要通過專業的3D軟件3DMAX制作,然后配合燈光效果由投影儀投射到物體上,形成裸眼3D視覺沖擊。”另外,3D視頻對環境的要求也比一般視頻要高,它需要在黑暗的環境下觀看,這樣才能更好地利用燈光效果以及后期制作凸顯3D視頻帶來的震撼。
成本:
5分鐘視頻可價高百萬
據萬以珩介紹,制作3D視頻屬于大投入。一部3D視頻通常都是以秒計價,目前國內制作一部約5分鐘視頻從三萬元到最高百萬元不等。因此,大多還只是應用在樓盤開售、商場開業、大型發布會現場,他表示,“制作一個5分鐘的3D視頻,光后期制作都需要10人的團隊,齊心協力工作一個月之久,工程量很大。”
“先勾畫出最終要呈現出的場景效果草圖,然后攝像人員按照它來拍攝,接著由制作團隊通過3DMAX來制作、完善,最后輸入電腦,由3D投影儀來現場投射,展現最后的3D效果。”他說,在這個過程中,勾畫草圖即是藝術創意的體現,最終的效果取決于此。
在廣州有3D視頻制作工作室的藍會強認為,3D制作技術與藝術創意的結合是3D視頻出奇制勝的關鍵。光懂藝術不夠,還要和技術相結合,深入腳本,編寫程序也是一項艱巨的工程。視頻制作人員需要有強烈的立體感,在制作時還要與墻面有所互動,這都需要熟練3DMAX的專業人士。
此外,3D視頻的器材也不便宜,一臺3D投影儀國產的要價也在20多萬元一臺,國外則需要40多萬元一臺。一場3D視頻秀根據場地大小,一般都需要3臺才能出效果。目前,3D視頻播放基本上都是租賃器材。即便是租借器材,一天一臺機器都是1萬元左右,價格十分昂貴。
發展空間:
3D視頻能否興旺看人才
業內人士表示,盡管歐洲一些3D視頻商用活動早在七八年前就已經開始,但在國內還僅是因《阿凡達》的帶動,也就在今年開始于廣州、北京、上海三大城市嶄露頭角。采用此創意,也多在時尚、地產、商界。萬以珩認為,這類3D視頻雖然很潮,但能否興旺還不確定。首先是國內創意人才不足,國內的3D視頻在技術上與國外已無太大區別,最關鍵在于創意。“國內創作思維相對較死板,不如國外敢想敢做”,“對創意人員的要求比較高,既要懂得雕塑、又要懂得美術,還要具備立體想象力”。
其次,“設備價格過高,制作成本高企是阻礙一些機構選擇3D視頻來搞活動的一大阻力。”他說,動輒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活動費,一般的企業無力承擔。除此之外,商用3D視頻因為要“就地取材”融入實景。
藍會強則看法不同,他認為,這一領域將會越來越紅火,“這十年來,國內視頻制作事業發展迅速,與國外的差距越來越小。另外,政府大力支持大專院校開設3D MAX等專業,目的就是為了培養越來越多的技術人才。”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廣州日報》,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若有任何疑問,請與本文作者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