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內容導航:
直視3D傳輸兼容性問題,面對AV系統的相應變革

在3D影音剛剛進入家用市場的時候,人們都會把目光集中在3D是如何成像上,其實無論采用哪一種方式,都能實現3D影像,區別之處只在于成像質量的差異。然而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的問題都集中在3D影像信號傳輸兼容性方面。目前3D影像信號傳輸的標準并沒有得到統一,不同的領域存在不同的傳輸方式。最早實現3D顯示的PC系統使用的主要方式是Frame sequential(幀連續),這也是目前單片式DLP 3D高清投影機以及液晶顯示器所采用的3D傳輸方式。Frame packing(幀封裝)是HDMI 1.4標準默認的3D影像傳輸方式,任何兼容HDMI 1.4標準的產品都必須支持Frame packing,也是藍光3D播放機標準的輸出格式。在電視廣播領域,多數是采用已經普及的Side-by-Side(并排)方式。目前最流行的3D傳輸方式是Frame packing以及Side-by-Side方式,分別代表藍光3D以及廣播3D的傳輸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3D傳輸方式并不能相互兼容,3D顯示設備需要內置相關的處理器,才能夠實現真正的3D顯示方式。例如,目前市場上出現的不少低價位的DLP 3D投影機就無法支持Frame packing以及Side-by-Side的方式。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目前最新推出的眾多3D平板電視都能支持不同的3D信號傳輸方式,包括Frame sequential(幀連續)、Frame packing(幀封裝)以及Side-by-Side(并排) 等等。在播放設備中,非常有趣的是,一些非HDMI 1.4標準的設備卻能夠兼容不同的傳輸格式,例如只支持HDMI 1.3標準的Sony PlayStation3游戲機就能解碼Frame packing的3D影像信號。因此,大家在選擇3D設備的時候,必須對其能夠兼容的各種傳輸格式有深入的了解。
3D改變的不僅僅是信號源,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整個AV影音系統都會隨之而變動。已經擁有AV多聲道影音系統的用戶應該如何處理2D影音器材,而新加入的影音愛好者應該如何選擇合適的AV系統,這些都成為了困擾目前許多想加入3D家用影音世界的玩家的問題。從理論角度分析,3D只屬于影音方面的改變,與AV系統中的聲音環節并沒有直接關系,因此AV系統中的音頻部分完全不需要轉變。大家只需要將目光轉移到與視頻相關的環節上就能解決傳輸與播放的問題,當中AV放大器、HDMI線材以及顯示設備就成為解決問題的主角。
這三類設備是影響3D傳輸以及成像質量好壞的關鍵因素,其中AV放大器和HDMI線材主要決定3D信號能否順利地傳輸到顯示設備之中,而顯示設備方面能否接收和處理3D影像信號以及是否具備足夠的觀賞性也是重要的因素。

特別注意:HDMI標準是制約3D影像傳輸的關鍵
要順利播放出3D影像信號,HDMI起著傳輸的關鍵作用。其實,HDMI 1.3規格已經能夠滿足3D影像傳輸的需要,但實際上并非所有的獲得HDMI 1.3認證的線材都能支持3D影像的傳輸,這與HDMI 線材廠商的制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由于以往HDMI線材并不考慮3D影像傳輸,因此在制造過程中只需要考慮傳統的高清信號傳輸,省去了3D影像信號傳輸的部分內容,也就簡化了線材的設計,節省了制造成本。因此,為了讓HDMI完整支持3D影像信號的傳輸要求,HDMI 1.4以及1.4a標準頒布之后,就制定了HDMI必須支持3D影像傳輸的標準。
HDMI 1.4a標準關于3D視頻傳輸規格上的首選視頻輸出格式包括三種:Frame Packing、Side-by-Side以及Top-and-Bottom。所有符合HDMI 1.4a標準的線材均能支持藍光3D、3D游戲以及3D廣播傳輸的要求,這是HDMI1.3 系列標準所沒有強制指出的,HDMI 1.4a標準的推出大大推進了3D影像的發展。另外,所有符合HDMI 1.4a標準的影音設備以及線材都符合3D影音傳輸的要求。
頁碼: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