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前言:
隨著智能手機處理能力的增強,其多媒體解碼能力越來越強,已經完全具備了解碼高清圖像的能力。但是,由于便攜的性質所限,手機屏幕不可能做到電視機那么大,以充分展示高清效果。業界曾經想過微型投影的方法,將手機作為投影儀,把畫面投影到墻上,不受物理尺寸的限制。2008年,微型投影技術在業內小“火”了一把,TI展出了微型投影芯片,摩托羅拉推出了樣機。但是,由于技術本身的成熟度、價格、手機電池等因素的限制,從目前的事實看,這一解決路徑仍在探索中。
很多企業都在致力于把觸角伸向電視終端,因為它迄今為止依然是消費電子設備中最大的屏幕,并且是家庭的中心。蘋果推出了第三代AppleTV;谷歌有其“谷歌電視”;微軟從未因維納斯計劃的失敗而氣餒過,其進軍電視領域的傳言不斷;而英特爾通過無線顯示WiDi(WirelessDisplay)技術,將電視和計算機平臺相連……
現在,中國移動也加入了這個行列,于日前正式牽頭推出了針對移動終端與大屏幕設備之間音視頻無線傳輸的 WiMo技術,并組織其他12家企業倡議形成合作伙伴關系,成為移動運營商中促成家庭互聯的先行者。中國移動希望基于已有的條件,以較低的門檻和成本接近或切入終端互聯這個產業界的共同理想。其設想固然美好,但畢竟WiMo還不是一個完善的解決方案,且面臨多種競爭技術的挑戰。
手機因屏幕共享接入家庭
WiMo技術是中國移動對其所定義的“無線移動多媒體傳送”(Wireless Mobile Multimedia Transmission)技術的縮寫,從技術層面說,是針對移動終端與大屏幕設備之間音視頻無線傳輸協議;從應用場景看,是一種將手機屏幕顯示實時傳輸到電視屏幕上,借用電視屏幕擴展移動終端能力的多屏融合技術,實際上和英特爾的WiDi技術類似。12月13日,在中國移動舉辦的第四屆移動互聯網國際研討會上,中國移動正式發布了這一技術。
“WiMo是無線高清視頻傳輸的創新,中國移動主導了比較新型的視頻編解碼和傳輸技術,通過WiFi以及WiMo技術和手機,可以將720P、1080P等不同清晰度的視頻直接呈現到電視機屏幕上。”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院長黃曉慶說。據記者了解,WiMo技術在無線傳輸上基于WiFi,在編解碼上采用Motion-JPEG技術,需要特定的WiMo編解碼芯片,中國移動和其主要合作伙伴 CyWee一起,已經完成了協議棧和第一代芯片的研發。
隨著智能手機處理能力的增強,其多媒體解碼能力越來越強,已經完全具備了解碼高清圖像的能力。但是,由于便攜的性質所限,手機屏幕不可能做到電視機那么大,以充分展示高清效果。業界曾經想過微型投影的方法,將手機作為投影儀,把畫面投影到墻上,不受物理尺寸的限制。2008年,微型投影技術在業內小“火”了一把,TI展出了微型投影芯片,摩托羅拉推出了樣機。但是,由于技術本身的成熟度、價格、手機電池等因素的限制,從目前的事實看,這一解決路徑仍在探索中。
相關技術競爭者眾多
創造屏幕的方法不行,業界便想出來更為巧妙的借用屏幕的方法,英特爾的WiDi和中國移動的WiMo都是這一思路。這樣,手機就能擺脫屏幕尺寸的桎梏,成為家庭娛樂的工具。例如,在看互聯網電視時手機可以成為機頂盒,在玩游戲時成為游戲機甚至手柄。“盡管WiMo是一個很簡單的無線高清視頻傳輸技術,但實際上啟動了手機應用的新紀元。”黃曉慶表示。
當然,想要啟動這一新紀元的不止中國移動一家。英特爾的WiDi在功能上與WiMo有異曲同工之妙,目前雖然針對筆記本電腦,但英特爾也在向移動終端領域進軍。“WiMo與WiDi有什么區別,我們還不清楚,會進一步跟蹤。”在發布會現場,英特爾融合網絡事業部黃亞昌告訴記者。“相比 WiMo,WiDi功耗大、時延大,由于采用的是軟件編解碼的方式,占用CPU大量資源,僅能用于PC。”現場演示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此說來,盡管目前WiMo和WiDi的側重方向略有不同,但是當兩者向對方領域滲透的時候,總歸會形成競爭關系。
其實,從全球范圍看,近年來,業界圍繞高清視頻無線傳輸方式的標準競爭早已白熱化,除了基于WiFi的方式外,還有UWB方式以及使用毫米波傳輸的WirelessHD等多種。這些標準各有優劣勢,各有強有力的企業在推動,現在看來,均在加緊研發和商用,希望先占領市場,成為事實標準,中國移動的WiMo顯然也是采取這一策略。然而同時,這類技術其實在一定程度上與另一類數字家庭內容共享技術,如DLNA(數字生活網絡聯盟)、閃聯等形成競爭關系。
“DLNA已有相當多的廠商和設備支持,它是WiMo潛在的最大競爭者。”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據中國移動研究院終端所副所長郭曉巖介紹,中國移動將來也將研究多設備的內容共享,這將直接與DLNA產生競爭。華碩公司副總裁孫聰敏表示:“WiMo如何和DLNA等已有標準競爭,達到快速普及的目的,對WiMo來說是一個挑戰。”
挑戰不僅來自競爭對手
WiMo巧妙地利用了成熟的現成技術和頻段,實現手機與電視屏幕的互聯,而且由于它采用硬解碼,在功耗方面有較大的優勢,比較適用于移動終端。
據記者了解,根據中國移動的計劃,擬分三個階段引入WiMo,第一階段是通過WiMo Dongle實現手機與電視機的同屏顯示,第二階段是將WiMo芯片內置在手機中,第三階段,實現WiMo在包括手機、平板電腦、家庭終端產品等多種終端的內置。據悉,WiMo Dongle目前已有成熟產品,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正和CyWee、ASUS研發WiMo手機的原型機。
但是,WiMo自身在技術上也有很多挑戰,正如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強所說,“尚不是成熟技術”。華碩孫聰敏表示,如何做到移動終端、Dongle 與電視之間的快速匹配;如何減少WiMo手機重量和功耗,以適合較長時間玩游戲、上網或閱讀的需求;如何有效抑制WiFi高速傳輸時的干擾;如何讓手機菜單完美地呈現在電視屏幕上,這些都將是WiMo技術面臨的潛在挑戰。
此外,WiMo商用發展的另一個挑戰來自產業界的態度。與DNLA陣容豪華的聯盟相比,中國移動與十二家合作伙伴就WiMo建立的“合作伙伴關系”還比較松散,企業陣容也比較小,可以看出,WiMo在產業內的推廣才剛剛開始。三星電子中國通信研究院相關人員告訴記者,三星韓國總部與DLNA有合作,但與WiMo的合作目前只在中國區層面。實際上,對手機企業而言,WiMo能讓手機增加一個炫酷且實用的連接功能,應該樂于接受,但是除了技術問題外,還會有價格問題,而這取決于芯片的供應。“我們希望在合作伙伴的基礎上成立產業聯盟,開放合作,用更低的門檻和成本、更簡單易用的模式解決屏幕共享問題。也希望未來從不同角度推進技術,包括解決演進問題,支持更高級的 3D技術等等,這有賴于產業各方共同努力,合作共贏。”楊志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