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眾多NGO、志愿者和愛心人士紛紛加入到鄉村教育援助的計劃時,企業正以一種獨特的姿態,加入到這些社會公益活動中。盡管支教的初衷大同小異,但活動表達方式的不同卻導致援助效果的巨大差異。從這個層面上看,“愛普生•多媒體愛心課堂”給企業進行援助鄉村教育提供了一個解題思路。
內容導航:
探源:“知溝”催生的教育需求
提起對鄉村教育的扶植和援助,我們無法繞開1989年啟動的希望工程。通過資助建立希望小學,改善硬件條件,希望工程幫助了數百萬的適齡兒童返回課堂。而這這幾年,政府、社會及企業對于鄉村教育各方面的支援并不缺乏。
“希望小學建成后,光有硬件,是不是教育水平就提高了?”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楊曉禹說。
20年前,正是這個基金會創辦了迄今為止在中國影響力最為深遠的鄉村教育援助計劃。
楊的這一顧慮,也是近幾年來公眾對于鄉村教育的輿論焦點。而早在2005年,愛普生公司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這之前,在貧困地區捐建愛心小學、愛心圖書室等教學基礎設施,但是當“開縣愛普生愛心小學”落成之后,愛普生公司的負責人發現,山區閉塞的信息獲取渠道,導致了教師人數、教師素質與教學方式的滯后,而這成為了鄉村教育發展的最大障礙。
“很多班級只有一名教師負責全部課程教育,對于城市兒童來說輕而易舉就能接受的英語、計算機、美術等素質教育課程在這里成為了奢望。”這位負責人回憶。
而隨著近幾年信息技術的發展,這個差距正在逐漸拉大,城市里司空見慣的互聯網和電腦,在農村里還仿佛外星來物。
“城里的小學生已經早早學會用QQ聊天了,鄉村里的小學生最多也只能在電視機旁,看著有限的幾個免費頻道。”在后來開展的“愛普生•多媒體愛心課堂”活動中,一位志愿者聊到。
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傳播學家蒂奇諾等人就指出,社會經濟地位高的人比社會經濟地位低的人更容易獲得大眾媒介的信息,從而加劇社會分化,并讓信息富有階層和信息貧困階層的差距拉大。這便是傳播學史上著名的“知溝”理論。
而在信息時代,這個假說得到了更充分的論證。信息技術的發展,讓大眾媒介時代的“知溝”逐漸轉變為互聯時代的“數字鴻溝”,在經濟環境不斷分化的同時,加大著城鄉學生素質的差距。
“校舍破舊了我們可以重新建設,孩子上不起學,國家和社會各界可以拿錢出來使他們享受到免費的義務教育,但如果沒有現代化設備的支持,沒有先進的現代教育的理念,沒有適當的設備的配合,這個數字鴻溝將是我們無法跨越的,這種數字鴻溝將來會成為他們(指鄉村的孩子,筆者注。)進入城市進入主流社會的一個巨大的障礙。” 楊曉禹說,“數字鴻溝是用錢買不到的,你和世界的聯絡你和外面的聯絡用數字的方式是最簡單易行的,從農業經濟到工業經濟到知識經濟到未來的信息經濟,這樣一個時代讓我們的孩子隔絕在數字鴻溝之外是我們特別不愿意看到的。”
長期在教育第一線的工作者,對鄉村教育資源的缺失有著最深刻的體會,這種資源更多地表現在軟件方面,而這正是鄉村教育發展的最大困難。
“有的學校即便配備了多媒體教室,又受制于教師的多媒體應用、教學水平,設備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形同虛設。”一位參加愛普生愛心課堂計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頁碼:
1
2
3
下一頁
關于epson愛普生公司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塊LCD液晶板,成為第一家掌握此投影機關鍵技術的廠家,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臺液晶投影機VJP-2000,開創了液晶投影機的新時代。90年代后期,愛普生公司依靠先進的LCD投影技術,成為世界市場上領先的液晶投影機生產商和LCD液晶板供應商。1994年,愛普生投影機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由于愛普生投影機的優秀品質及出眾表現,榮獲國內眾多媒介的評測大獎和廣大用戶的青睞。為滿足不同用戶的需要,我們不斷地有新產品適時發布,全年保持完整產品線;并向國內銷售的投影機提供整機兩年,燈泡半年的維修服務,在中國地區建立專業配件保稅倉庫及維修中心和各地服務站,用戶售后服務體系已經成熟,解決了用戶的后顧之憂。
聯系epson服務熱線:400-810-99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