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影:前投發力 背投下滑 |
更新時間:2007-12-20 8:32:13
(
編輯:隨云
)
|
2007年中國投影電視市場喜憂參半:背投電視無論是產量還是銷量都出現了大幅下降,背投電視在整個彩電結構中所占的銷量比重也非常微小。不過,MD(微顯示,包括LCD、DLP和LCOS三種技術)背投電視占整個背投電視的比例卻大幅度上升。與背投市場低迷不同的是,家用前投在4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顯示領域,不但沒有明顯遜于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與大平板電視展開較量。投影機不但引起投影機廠商的逐漸重視,而且國內彩電制造商也開始有了試水性的市場動作。
背投市場大幅下滑
背投電視在2007年無論是產量還是銷量都出現了大幅下降。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大屏幕投影顯示分會預估,2007年背投電視銷量在15萬臺以內,其中MD背投電視約占1/2左右,從比例上來看,MD背投電視占的比例大幅度上升。
據中怡康提供的統計數據,2007年1-10月中國CRT背投電視的零售量市場份額同比下降66.79%,零售額市場份額同比下降68.53%;而LCOS背投電視的零售量市場份額同比增長25.78%,零售額市場份額同比增長6.17%;LCD背投電視的零售量市場份額同比下降76.69%,零售額市場份額同比下降83.87%。
不過,從整個彩電結構來看,背投電視所占有比重非常之小。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的數據,今年第三季度,背投電視在整個彩電結構中所占的銷量比重僅為0.3%,而CRT電視、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在整個彩電結構中所占的銷量比重則分別為79.0%、19.2%和1.5%。
目前,背投電視面臨著多方面困難:一方面,受到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的擠壓,其市場空間越來越小,并且隨著價格的下降,利潤空間逐漸變小,使得部分彩電企業紛紛叫停CRT背投電視的生產,而高端的MD背投還沒有適合的時機切入。目前MD背投電視主要用于教育系統、禮堂和工程中,家用市場很小,銷售渠道不暢。另一方面,由于背投電視主要是在國內銷售,出口量極少,沒有相對穩定的海外市場,在國內市場需求減小的情況下,產量下降相當明顯。
在品牌方面,國內品牌與國外品牌難分伯仲,差距不明顯。據中怡康提供的統計數據,2007年1-10月國內品牌背投電視的零售量市場份額為51.07%,零售額市場份額為44.83%,而國外品牌背投電視的零售量市場份額為48.93%,零售額市場份額為55.17%。在所有國內外品牌中,市場業績最好的是長虹和日立,遙遙領先于其他品牌。2007年1-10月長虹背投電視的零售量市場份額為29.17%,零售額市場份額為25.60%,均位列第一,而日立背投電視的零售量市場份額為26.30%,零售額市場份額為24.79%,均位列第二。
在價格方面,據中怡康提供的統計數據,2007年1-10月中國背投電視市場以價格段來分,最主要的市場是9000元-14999元,占比達18.35%,之后依次為:7000元-7999元,占比達13.31%;5500元-5999元,占比達10.48%;15000元以上,占比達8.36%。
在尺寸方面,43英寸背投電視仍然是絕對主流。據中怡康提供的統計數據,2007年1-10月中國背投電視市場43英寸的占比達43.93%,以下依次為:47英寸,占比達14.46%;51英寸,占比達11.75%。
在城市級別方面,據中怡康提供的統計數據,2007年1-10月,北京、上海、廣州三個特級城市背投電視銷售量占全國背投電視銷售量的8.39%,超大型城市背投電視銷售量占全國背投電視銷售量的17.87%,特大型城市背投電視銷售量占全國背投電視銷售量的17.23%,大型城市背投電視銷售量占全國背投電視銷售量的29.57%,中型城市背投電視銷售量占全國背投電視銷售量的22.01%。可見,大型城市和中型城市成為整個背投市場的主要銷售城市。CRT背投電視正逐漸退出一、二級渠道市場,把目標轉向了三、四級渠道市場。
在微顯示背投電視方面,今年最令人關注的是LCOS技術。在北美背投取得市場成功的索尼和JVC,今年上半年都將LCOS背投電視新產品投放中國市場,讓業界看到LCOS復興的光芒,但是到了下半年,兩家產業鏈最上端的重量級芯片企業JVC和美國Syn-tax-Brillian,前者考慮退出LCOS背投領域;后者則將出售LCOS和光學引擎制造業務給一家英國公司,對LCOS產業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當然,目前中國發展LCOS的困境不少:一是目前在整個投影產業存在的固有商業模式已成為發展的制約因素,上游廠商50%左右毛利讓中下游廠商面臨將整機成本難以大幅下降的難題。二是JVC等廠商還沒有下決心將LCOS技術完全引進中國。三是中國產業界對LCOS還需要更多的信心和熱情推動其發展,LCOS需要真正做產業的企業來推動,而不是靠做“面子工程”和資本操作的企業。這些困境需要時間解決,LCOS可能還有一段艱辛的路要走。在這條路上,有些企業掉隊或轉行,這是每個技術發展過程中幾乎都經歷過的放棄,但是仍有索尼、阿羅拉、AMIC、康佳、雅圖、金光、鴻源、齊威等等中外企業繼續前行,讓業界看到LCOS前進路上的光亮。
在低迷中掙扎的LCOS,仍有機會,特別是在中國市場:在大尺寸背投領域,做大規模,將成本和功耗大幅降低;在便攜投影領域,加速和完善LCOS芯片的應用。當然留給LCOS的時間已經不多,如果把握住這個機會,LCOS可能會觸底反彈。
家用前投較量平板
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大屏幕投影顯示分會提供的數據,近年來中國投影機市場總體銷售規模情況如下:2004年為26萬臺,2005年為36.4萬臺,2006年為47.6萬臺,預計2007年為55萬臺左右。中國投影機市場近幾年保持強勁增長,預計未來5年,中國投影機市場年復合增長率為22.7%。
盡管當下各主力投影機廠商仍把主要精力毫不吝惜地投入到教育和行業應用領域,但在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家用領域,投影機不但引起投影機廠商的逐漸重視,而且國內彩電制造商也開始有了試水性的市場動作。
如家電廠商海信、長虹、康佳等彩電巨頭都在進軍前投市場。盡管目前這些家電巨頭只是進行了初期市場試水,但是不難看出,他們在平板電視利潤日漸微薄的當下,正在考量以投影機作新利潤增長點。
很多投影機廠商將高清前投影機陸續投放市場,前投影機已從專業顯示設備開始向消費類電子產品方向轉變,并在家庭影院中得到較快的應用。2007年投影機廠商在宣傳推廣力度、產品策略、渠道拓展方面都有不同于以往的更大動作。
事實上,在2007年,4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顯示領域,投影機表現出不但沒有明顯遜于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與大平板電視展開較量的苗頭。
以賽諾市場研究公司的統計數據為例,今年2月我國液晶電視的銷量達到了23萬臺,等離子電視達到了5萬臺,投影機銷量達到了2.4萬臺;而到了今年4月,我國液晶電視的銷量達到了11.32萬臺,等離子電視達到了2.28萬臺,而投影機銷量達到了5.78萬臺。
在渠道拓展方面,投影機廠商的“大電器連鎖”營銷模式近來也取得初步進展,如深圳雅圖與國美簽訂了合作協議,日本索尼今年也將投影機打入了北京大中旗艦店中塔店。在價格方面,明基和優派在2007年都已推出4000元價位的投影機低端產品。
明基、優派推出的4000元級低價位投影機的分辨力并不高,一般僅達到480P,吸引的是如下兩類人群:一是家用領域的游戲迷,二是普通教育或商用領域的使用者。而吸引影院級的發燒友的家用投影機產品,必然是分辨力為1280×720或1920×1080的高清投影機。
目前來看,投影機一直是影音發燒友的首選,同平板電視相比,家用投影機能夠實現更大尺寸的屏幕,同時也很容易實現高清分辨力。隨著我國數字電視的播出和顯示終端的更新換代的購買需求加大,高清晰度家用投影機將廣泛走入家庭,并將迎來高速發展。
不過,家用投影機在市場拓展方面僅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仍需在幾個方面努力:一是提高認知度;二是市場渠道需要拓展;三是燈泡使用成本需要降低。
更多相關:
投影機
|
文章來源:中國投影網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