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會議系統的網絡化遷移
以往,各大廠商視頻會議系統的技術開發上還主要側重在專線的應用。隨著視頻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的擴展,視頻會議技術日益走進中小企業和平民市場,專線由于價格昂貴已經不太適應市場方向,昂貴的月租費問題使人們的眼光轉向基于IP網絡的視訊技術。在廣州、成都和北京的民意調查資料也顯示出新的方向,約八成受訪用戶表示對基于互聯網的視頻應用感興趣。

簡單視頻會議系統結構示意
為了完成在IP網絡中建立視頻會議系統,基于IP網絡的多媒體通信信令協議有:ITU-T制定的H.323協議、IETF制定的SIP協議以及媒體網關控制協議(MGCP)等。目前,在視頻會議系統方面,H.323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協議。
網絡視頻會議系統的關鍵組件
H.323為基于網絡的通信系統定義了四個關鍵組件:終端(Terminal)、網關(Gateway)、關守(Gatekeeper:是一種soft switch,負責VoIP網路上的訊號交換及控制功能,其功能類似傳統PSTN上的交換機)、多點控制單元(MCU)。終端是在各分組網絡中能提供實時、雙向通信的節點設備;網關主要提供傳輸格式和通信規則的轉換;關守則向H.323節點提供呼叫控制服務;多點控制單元提供對三個以上多方會議的支持。
視頻會議系統組件功能
建立一個基于H.323體系的視頻會議系統需要在IP網絡中部署各相關組件。其中,每個需要進行視頻會議的節點都至少需要部署一臺視頻終端,此終端需要同時具有音頻、視頻編解碼能力。如果需要進行多方會議,則需要部署MCU。如果需要進行地址翻譯、帶寬控制、許可控制、區域管理等功能,則需要部署關守。如果需要和其它通信規程的視頻網絡互聯互通,則需要部署網關。

典型H.323體系的視頻會議系統組網方案
上面是一個基于H.323協議的典型視頻會議系統組網方案。由于基于H.323的視頻會議系統在物理線路上是允許與數據網絡共用的,所以上面的組網方案中還包括了數據網絡的部分。
其中,網絡的中心配置了MCU模塊,其主要負責多方視頻會議控制功能,并內置了關守。每個節點配置一臺視頻終端,完成音、視頻編解碼及其它相關控制功能。每臺視頻終端與MCU之間都采用IP線路互聯。
由于與數據業務共用帶寬通道,需要在數據設備上對視頻業務進行QoS(Quality of Service的簡稱,中文為 服務質量。QoS是網絡的一種安全機制, 是用來解決多重應用共享網絡帶寬時的擁堵與延遲)設置,如進行RSVP設置或流分類等設置,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視頻流的帶寬,避免大量出現視頻馬賽克、停頓、聲音抖動等現象。
上圖中使用的MCU模塊內置了H.320&H.323雙協議平臺,可以直接作為H.320視頻會議系統和H.323視頻會議系統的網關。圖中的H.320視頻會議網絡直接通過E1線路接入到MCU模塊,并完成兩種通信協議的互聯互通。
由于整個系統是基于IP網絡,MCU或視頻終端可以很方便的把會議圖像以組播方式共享到數據網內的普通PC上,讓普通的PC電腦可以直接觀看會議。如果帶寬允許,普通的PC甚至也可以通過軟件方式直接加入到會議中來,這樣一來終端用戶不僅能觀看會議,還能夠直接發言或進行小組討論。
另外,內置了T.120數據會議功能的MCU模塊還可以實現:網內的任何PC只需通過系統認證,就可加入數據會議,實現程序共享、電子白板等各類數據會議功能。通過與視頻會議的配合,就可以可實現多媒體會議、遠程培訓、遠程教學等應用。
視頻會議系統應用方案中配置的流媒體服務器,可以實現會議的實時錄像與點播功能。讓當時無法到場的人員在會后通過點播錄像了解會議內容,并可作為存檔使用。圖中的會議控制臺負責大型會議的實時控制,例如發言全線、模式切換等等;而管理服務器負責對視頻會議系統中各個節點的實時檢測和管理。
利用基于H.323的視頻會議系統,可以方便的在現有的IP數據網絡中擴展視頻會議業務。當然,由于IP網絡QoS保障的問題,網絡帶寬在這類方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當網絡帶寬充裕,同時又配合相關的IP QoS技術時,基于H.323的視頻會議系統才能比較穩定的運行于數據網絡中。
廉價的軟件視頻會議系統
除了上面介紹的H.323體系的網絡視頻會議系統,目前還出現了一些基于MPEG-4標準的多媒體壓縮技術的視頻會議解決方案。僅僅利用普通的PC機/網卡、標準的視頻采集設備、耳機和麥克風、交換機、路由器即可實現基于Intranet或Internet的視頻交互會議,適應從窄帶(56k)到寬帶的多種網絡帶寬環境。這些則屬于基于軟件方式的網絡協作會議解決方案。相對基于硬件的網絡視頻會議解決方案,這種軟件會議解決方案擁有假設費用低、配置簡單、對帶寬要求不高等優點。雖然現在仍有視頻會議影音效果較差,對于網絡控制能力不高等劣勢,但也逐漸成為一種低成本的視頻會議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