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幕市場擺脫“亞健康”狀態
資訊研究室:現在存在著這樣一種情況,好的銀幕賣不出好的價格,是何原因所致?是否有相應的對策?
唐金法:市場經濟導致優勝劣汰,同時也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采購過程中一向以價格為主導,廠商為了中標,就會降低生產成本,企業先有生存才會有發展。同時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定位,高價格企業可以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如果沒有適當的利潤,企業無法向前發展,也就根本談不上工藝改造和技術創新。
崔建國:許多用戶很少關注投影幕,所了解的內容也僅限于從銷售商處得到的一些基礎信息,對于銀幕的真正價值了解甚少。很多人認為銀幕很簡單,其實這個行業涉及到很多領域,如光學、機械、材料、化工等。投影幕的作用不可忽視,切勿因小失大。
張雪飛:行業內也存在著一些假冒偽劣的現象。一些企業制造低質、劣質的產品提供給用戶;有些則假冒知名品牌的商標,以次充好;有的甚至采取偷梁換柱的行為。這些都是市場經濟不完善的體現,也是個人私欲膨脹而采取的不道德行為。整個社會都需要形成合力,共同抵制假貨,解除從生產、流通到終端用戶默許他們存在的保護傘。隨著市場的進一步成熟,國家法律、法規的日益健全,以及人們道德意識的進一步提升,相信銀幕市場將朝著更加健康、蓬勃的方向發展。
姜國梁:目前,我國的銀幕事業發展呈迅猛之勢,已成為世界銀幕制造中心。我們應運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問題,避免劣質產品的出現和不正當競爭。我們要追求綜合性能的優越,包括幕面核心技術、性能、外形、工藝等,與企業展開有序的競爭,同時也不排斥合作,以實現資源共享。
“熱發展”下的“冷思考”
眼下,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步入教室,其觸角不僅滲入了城市各學校,也延伸到了鄉鎮中小學。按全國60萬所學校、每所學校10只銀幕來計算,目前現有的不足200萬只銀幕生產格局依然存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放眼看銀幕行業,其發展之路漫漫!
作為教育技術行業的資訊類媒體,我們有責任和義務與各企業來共同關心銀幕行業的發展。在前幾期做銀幕專欄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銀幕采購者與用戶之間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脫節現象,存在著采購方面的種種誤區。銀幕往往兩三年就需更新,而機器設備卻能用上十幾二十年。觀念的轉變非朝夕之事。采購者惟有不斷學習,把握市場發展的脈搏,充分了解用戶需求,同時教育技術類媒體發揮正確、及時、有效的導向作用,各部門形成合力,才能共同促進整個教育技術事業的健康、蓬勃、持續發展。